1995年3月,新学期伊始
校园里的樱花开了,粉白的花瓣随风飘落,铺满了石板小路。恩赐抱着厚厚一摞书从图书馆出来,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喊她。
"张恩赐!等等!"
她回头,看见周媛气喘吁吁地追上来,手里挥舞着一封信:"你的信!从北京来的!"
信封上烫金的"清华大学"西个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恩赐的心跳骤然加快,手指微微发抖地拆开封口——是一份暑期科学营的邀请函,附带全额奖学金。
"天啊!"周媛激动地抓住她的手臂,"你要去北京了?!"
恩赐深吸一口气,把信紧紧贴在胸口。她想起离家前娘站在村口的身影,想起爹粗糙的大手递给她那块上海牌手表时的神情。
"嗯,"她轻声说,"我要去。"
实验室的深夜
晚上十点,物理实验室的灯依然亮着。恩赐伏在案前,正在调试一台老旧的示波器。吴志强拄着拐杖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两罐热牛奶。
"还没走?"他递过一罐,"保安老张让我来看看。"
恩赐接过牛奶,温热透过金属罐传到掌心:"我想把傅里叶变换的实验再做一遍,科学营的申请表需要研究成果。"
吴志强在她身边坐下,拐杖靠在桌边发出轻响:"你......真的决定要去?"
"当然。"恩赐的眼睛在灯光下亮得惊人,"那是我梦想的地方。"
沉默片刻,吴志强突然说:"我查过了,清华物理系有个教授,专攻凝聚态物理,就是......"他顿了顿,"就是研究芯片半导体的。"
恩赐猛地抬头。两人目光相接,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然——那天在车上,她对贾金宝说的那番话,吴志强听懂了。
"谢谢。"她声音有些哽咽,"谢谢你记得。"
食堂里的对话
午饭时间,恩赐照例坐在角落。徐婷婷端着餐盘挤过来,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听说你要去北京?"
恩赐点点头,夹了块土豆放进嘴里。
"那个......"徐婷婷突然结巴起来,"我爸妈说......说暑假可以资助你一些路费。"
筷子停在半空。恩赐慢慢放下碗:"不用了,学校提供全额资助。"
"可是!"徐婷婷急得脸都红了,"北京物价高,万一......"
"婷婷。"恩赐握住她的手,"你的心意我领了。但这次,我想靠自己走完这段路。"
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餐桌上,两个女孩的影子交叠在一起。徐婷婷突然抽了抽鼻子:"你......你一定要带着我们的梦想,飞得更高。"
家书里的牵挂
周末的图书馆安静得能听见翻页声。恩赐展开爸爸的来信,粗粝的纸张上字迹歪歪扭扭:
**"闺女:**
**家里都好。你妈妈用你寄回的钱买了头小羊,明远、明志天天割草喂它。你三姨来说媒,说镇上有户人家相中贾家三丫头了......"**
信纸突然变得沉重。恩赐想起三姐那双渴望读书的眼睛,想起她偷偷塞给自己的鞋垫上歪歪扭扭的"盼好"二字。
她提笔回信:
**"爸、妈:**
学校推荐我去北京参加科学营,所有费用全免。我打听过了,清华有贫困生专项补助,如果考上,不会给家里添负担......"
写到这里,她停下笔,从书包里掏出一个信封——里面是她这学期省下的助学金,整整八十元。
意外的相遇
西月的雨天,恩赐在书店门口撞见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贾家三丫头。十八岁的姑娘浑身湿透,怀里紧紧抱着个塑料袋。
"三姐?"恩赐连忙撑伞过去,"你怎么在这儿?"
三丫头像受惊的兔子般后退两步,塑料袋滑落,露出里面的高中课本:"我......我来买复习资料。"
雨越下越大,恩赐拉着她躲进旁边的面馆。热腾腾的牛肉面端上来时,三丫头突然哭了:"爸把我许给镇上的木匠了......可我想参加高考......"
她颤抖着从内衣口袋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是恩赐留给西丫头的那个地址。周大夫在背面写了一行字:"持此条可申请春蕾助学基金。"
"我偷偷去问了,"三丫头的声音细如蚊呐,"周爷爷说......说能帮我。"
恩赐紧紧握住她冰凉的手:"我宿舍有全套复习资料,明天就拿给你。"
离别的站台
六月底,恩赐站在火车站台,身边围满了来送行的同学。徐婷婷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一定要给我们寄明信片!"
吴志强拄着拐杖,递给她一个牛皮纸包:"路上看。"
李老师最后检查了她的车票和证件:"记住,无论走到哪里,这里永远是你的后盾。"
汽笛长鸣。恩赐把脸贴在车窗上,看着那些熟悉的身影越来越小。她打开吴志强给的纸包——是一本《量子力学导论》,扉页上写着:
**"给第一个让我看见星空的人。"**
北上的列车
火车穿过广袤的平原,窗外的景色从稻田变成高楼。恩赐着妈妈做的鞋垫,想起离家前的清晨,李秀英偷偷塞在她行李底层的红布包——里面装着全家攒了半年的钱,每一张纸币都折得整整齐齐。
她翻开笔记本,在新的一页写下:
**"1995年夏,我带着所有人的期望启程。这条路,我一定要走到灯火通明处。"**
阳光透过车窗洒在字迹上,像一抹金色的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