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月,寒假前夕
最后一科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教室里瞬间爆发出一阵欢呼。恩赐轻轻合上试卷,指尖在桌面上无意识地着——这是她第一次,对离开学校感到如此不舍。
"恩赐!"徐婷婷从后面扑过来,一把抱住她的肩膀,"寒假一定要给我写信!每周一封!不,两封!"
周媛默默递过来一个牛皮纸包:"这是我整理的数学笔记,你带回去看。"
恩赐刚要道谢,教室门口突然传来一阵骚动。李老师站在那儿,身边跟着五六个学习小组的成员,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东西。
"张恩赐,"李老师难得地笑着,"同学们有礼物送你。"
林小雨第一个冲上来,塞给她一个手工缝制的布包:"里面是晒干的桂花!你总说失眠,放在枕头边能安神!"
高二的赵明挠挠头,递过一本《物理竞赛真题集》:"旧书店淘的,上面有我写的注解......别嫌弃。"
最让人意外的是吴志强。这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学长,竟然拄着拐杖走上前,从怀里掏出一块用软布包着的怀表:"我、我爷爷留下的......借你用。听说你......没有钟表看时间。"
恩赐的眼眶瞬间红了。她认得这块怀表——吴志强每次考试都会郑重地把它放在桌角,像对待珍宝一样。
"不行,这太......"
"拿着吧。"李老师温和地打断她,"寒假后还回来就行。"
办公室里的其他老师也纷纷探出头。化学张老师拎着个塑料袋:"自家做的腊肠,带回去给你爹娘尝尝。"
生物王老师更首接,把一摞书捆好塞进她的行李:"下学期要学的,提前看看。"
恩赐抱着满怀的礼物,站在走廊上不知所措。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她身上,暖融融的,像是被无数双手轻轻拥抱着。
宿舍里的悄悄话
收拾行李时,徐婷婷突然神秘兮兮地关上门:"恩赐,有件事我们瞒你很久了。"
周媛从床底下拖出一个纸箱:"这是全班同学一起凑的。"
箱子里整整齐齐码着新文具:一打铅笔、两瓶墨水、三本硬皮笔记本,最下面甚至还有件淡紫色的羽绒服。
"大家看你总是用铅笔头写字......"徐婷婷声音越来越小,"那个......你不许拒绝!"
恩赐的手指抚过羽绒服光滑的面料,喉咙像被什么堵住了。她想起每天清晨,自己悄悄削铅笔芯的样子;想起寒冬里,那件总也挡不住风的旧棉袄......
"我......"她突然深深鞠了一躬,"谢谢大家。"
三个女孩抱在一起,徐婷婷的眼泪把恩赐的肩膀都打湿了:"你下学期一定要早点回来!没你带着,我物理肯定要挂科!"
月台上的告别
雪后的车站人潮涌动。恩赐背着鼓鼓囊囊的书包,手里拎着同学们送的礼物,在人群中显得格外醒目。
"恩赐!这儿!"
她惊讶地看见,李老师和十几个同学竟然追到了车站。林小雨跑得满脸通红,往她口袋里塞了张车票:"卧铺票!我们凑钱买的!"
恩赐慌忙掏钱:"这不行......"
"己经退不了了。"赵明坏笑着撒谎,"你不要就只能浪费。"
发车铃响起时,恩赐把脸贴在车窗上,看着月台上挥手的身影越来越小。怀表在口袋里发出沉稳的滴答声,像是另一颗心脏在跳动。
归家的路
汽车穿过茫茫雪原,窗外的景色渐渐变得熟悉。恩赐摸出吴志强的怀表——下午三点二十七分,再有半小时就到站了。
她翻开周媛的笔记,发现扉页上写着一行小字:"知识是唯一不会被雪覆盖的火种。"
对面座位的老太太好奇地问:"闺女,这么多书,你是老师吗?"
恩赐摇摇头,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我是学生。"
"哟,那一定是个好学校。"老太太感慨,"看把你养得,眼睛都是亮的。"
恩赐望向窗外。是啊,那的确是个好地方——有会偷偷在餐盘下藏鸡蛋的食堂大叔,有破例让她熬夜做实验的保安,有送她毛衣的老师,还有那些明明自己也不富裕,却凑钱给她买羽绒服的同学......
雪中的重逢
小站台前,三个身影在雪地里翘首以盼。恩赐还没下车就看见了——爸的背更驼了,妈的白发多了,两个弟弟却像小树苗似的窜高了一大截。
"姐!"明远和明志飞奔过来,抢着帮她拿行李。
张大山接过那个塞得变形的书包,眼眶发红:"闺女......长高了。"
李秀英摸到恩赐身上的羽绒服,突然哭了:"这料子真好......同学们送的?"
恩赐用力点头,从怀里掏出那个装钱的信封:"爸,妈,这是学校发的奖学金。"
雪花落在他们肩头,又被呼出的白气融化。一家人走在回家的路上,身后留下一串深深浅浅的脚印。
除夕夜,恩赐在油灯下给同学们写回信。明远和明志趴在桌边,好奇地看着姐姐笔下流出的城市见闻。
"姐,你们学校真那么好?"明志小声问,"老师不会打手心吗?"
恩赐笑着摇头:"那里的老师啊,会偷偷给学生塞煮鸡蛋。"
窗外,爆竹声此起彼伏。恩赐望向雪中的远山,想起实验室的灯光,食堂的欢笑,还有月台上那些挥动的手臂。
怀表在桌上滴答作响,仿佛在倒数重逢的日子。
她翻开崭新的笔记本,在第一页郑重写下:
**"1995年,要带更多知识回家,要帮更多同学进步。"**
灯火可亲,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