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将星初耀

七月的洛阳城热浪灼人,讲武堂前的青砖地被晒得滚烫。宋江站在高台上,望着台下五十名精挑细选的学员。他们中有身经百战的老兵,有初露锋芒的少年,还有十名英姿飒爽的女将。站在后排的瘦小少女赵娥格外醒目,她手中那杆自制的钩镰枪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今日始,诸位为讲武堂首期学员。"宋江的声音在校场上回荡,"三月小成,授'武秀才'衔;一年大成,任营指挥使。"

他示意亲兵掀开身旁木架上的绸布,露出三本装帧考究的典籍:《练兵实纪》《武艺图谱》《战例析要》。这是他与吴用、林冲等人耗时半年编纂的教材,融合古今战法精髓。

校场东侧突然传来骚动。李逵推开阻拦的卫兵,大步闯了进来。"哥哥!俺也要入学!"黑旋风拍着胸膛,"论打仗,俺铁牛不输任何人!"

宋江早料到会有这一出。他微微一笑:"铁牛可敢与学员比试?若胜,准你免试入学;若败..."

"俺若败了,给这群娃娃牵马坠蹬!"李逵大咧咧地扛着板斧走到校场中央,"哪个先来?"

"学生愿试。"赵娥提着钩镰枪走出队列,身形还不及李逵的肩膀高。

哄笑声顿时炸开。李逵脸都绿了:"哥哥!莫要消遣俺!"

宋江不答,只是挥手下令:"取护具来。比试枪棒,点到为止。"

当两人穿戴整齐站在场中时,李逵手持包棉木棍,气势如虎;赵娥的钩镰枪却轻巧地挽了个枪花,摆出个古怪的起手式。

"小丫头,现在认输还来得及!"李逵咧嘴一笑。

赵娥不答,突然一个箭步上前。枪尖如毒蛇吐信,首取李逵咽喉。黑旋风举棍格挡,却不料那枪尖中途变向,倒钩精准地卡住木棍,猛地一拉。李逵猝不及防,竟被带得一个趔趄!

"好!"场边爆发出喝彩。

李逵大怒,抡圆木棍横扫千军。赵娥却不硬接,身形如狸猫般灵巧闪避,钩镰枪专攻下三路。十几个回合下来,李逵竟连她衣角都没碰到,反被钩镰枪三次"刺中"要害。

"停!"宋江适时叫停,"胜负己分。"

李逵呆立当场,额头上的汗珠大颗大颗往下掉。他盯着赵娥手中那杆奇门兵器,突然单膝跪地:"小娘子,这枪法...教教俺!"

全场哗然。这个梁山最莽的汉子,竟向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求教?

赵娥吓得连连摆手:"将军折煞小女子了...这不过是家父教的粗浅把式..."

"令尊是?"宋江适时发问。

"沧州赵铁手..."少女声音低了下去,"因...因私造军器被高太尉..."

宋江了然。赵铁手是河北有名的兵器匠人,专研破甲兵刃,后被高俅以"私通梁山"的罪名处死。这钩镰枪想必是其毕生心血。

"即日起设'破甲科',赵娥为助教。"宋江高声宣布,"李逵编入特别班,专习克制重甲之术。"

------

军器监后院,凌振正指导工匠改良三弓床弩。这种宋代最先进的重型武器,经过结构优化后威力大增。

"射程三百步!"凌振兴奋地报告,"按哥哥说的'仰角法'调整,精度提高五成!"

宋江仔细检查这台巨型弩机。三张复合弓呈"品"字形排列,通过绞盘联动。箭槽里的铁箭足有儿臂粗,箭尾装着西片铁羽。最精妙的是瞄准具——带刻度的铜望山,可精确调整射角。

"试射。"

随着绞盘转动,三张弓缓缓张开。机括声响,巨箭呼啸而出,将三百步外的包铁木靶轰得粉碎!

"好!"众将喝彩。

宋江却注意到细节:"后坐力如何?"

"加了缓冲木。"凌振指着底座上的弹性木条,"震感减轻大半。"

正说着,戴宗匆匆赶来:"哥哥,辽东密信!"

朱武的密报写在两张薄如蝉翼的羊皮上:"...金主得渤海匠人,练'铁浮屠'三千。人马俱披重甲,冲锋无当..."

第二张羊皮上画着简略的阵型图。宋江瞳孔骤缩——这正是历史上金国赖以横扫中原的铁浮屠!骑兵呈楔形排列,马匹间有铁链相连,冲锋时如钢铁洪流。

"凌振,破甲箭进展如何?"

"按程老给的'冷锻法',新箭簇能透两层铁甲。"凌振呈上箭矢,"但对付铁浮屠..."

"够用了。"宋江掂了掂箭矢,"配合'锁蛟阵',专射。"

他转向赵娥:"你的钩镰枪队,专练下三路。"

少女郑重点头。她父亲临终前说过,重甲骑兵的弱点在马腿。

------

八月十五,忠义堂大议。

宋江指着沙盘上的女真进军路线:"完颜宗望走居庸关,宗弼沿海路南下。两路合击,意在汴京旧地。"

"我军优势在水战。"吴用摇着羽扇,"当诱敌深入,在黄河决战。"

"不妥。"卢俊义反对,"放任金军南下,生灵涂炭。"

"我有一策。"宋江指向白沟河,"先守涿州,挫其锐气;再派骑兵断粮道;待其疲惫,决战于易水。"

这计划兼顾军事与民心。涿州城坚,易守难攻;白沟河地形狭窄,不利骑兵展开;更妙的是背靠太行,补给便利。

"需多少兵力?"

"步兵五万,骑兵八千。"宋江估算,"另需死士三千,专破铁浮屠。"

"死士我来练!"李逵拍案而起,"专挑膀大腰圆的,每人配两把板斧!"

宋江摇头:"破重甲不靠蛮力。"他指向赵娥,"用钩镰枪阵。"

沙盘推演随即开始。林冲指挥"金军"猛攻,赵娥的钩镰枪队埋伏侧翼。当铁浮屠冲锋时,钩镰专削马腿,配合床弩远程狙杀,竟将重骑攻势瓦解!

"妙哉!"众将叹服。

李逵却嘟囔:"花架子...真打起来..."

"铁牛不服?"宋江笑道,"明日校场见真章。"

------

次日校场,五千精兵列阵。

李逵率三百壮汉扮"金军",皆披双层甲;赵娥领钩镰枪队迎战。双方在百步见方的场地内厮杀。

第一次冲锋,李逵势如破竹,连破两阵。但很快,钩镰枪队的三才阵显出威力——三人一组,前盾后枪,专攻下盘。李逵的"重骑兵"陷入泥潭,被钩镰枪勾倒大半。

"不算!"李逵扯掉头盔,"场地太小!"

"再试。"宋江早有准备。

这次换开阔地带。李逵的骑兵冲锋威力大增,但赵娥早有准备。她命人在阵地前挖了浅壕,覆以草皮。重骑踏入即陷,速度大减。钩镰枪手趁机突袭,再次取胜。

"服不服?"宋江问灰头土脸的李逵。

黑旋风坐在地上喘粗气:"哥哥...这阵法..."

"不是阵法。"宋江扶起他,"是知彼知己。"

他转向全体学员:"女真铁骑虽勇,却有三短:机动差、怕泥泞、依赖阵型。我军扬长避短,自可取胜。"

李逵挠挠头,突然跪地:"俺...俺也要上学堂!"

哄笑声中,宋江亲手为黑旋风戴上学员巾。这个梁山最莽的汉子,终于开始接受"智胜于勇"的道理。

------

八月末,萧让带着使团秘密出使西夏。这支伪装成商队的使团,携带着洛阳特产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目标是换取西夏的河曲战马。

与此同时,戴宗建立的飞鸽通讯系统开始运转。从洛阳到涿州,十二座信鸽塔日夜值守,军情传递从三日缩短至半日。

燕青培养的契丹线人也传来捷报:完颜宗望军中契丹降卒不满待遇,可作内应。

九月初一,讲武堂首届学员毕业。五十名学员获得"武秀才"称号,赵娥作为魁首,获赐一柄精工打造的钩镰枪。枪杆上刻着两行小字:"甲可破,志不可夺"。

当夜,朱武从辽东带回紧急军情:"辽主西逃,金军分兵。宗望趋居庸,宗弼向山海关。"

两条箭头指向中原!宋江立即调整部署:林冲守涿州,卢俊义援居庸,关胜截粮道。大战的阴云,己笼罩在北疆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