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家坞堡小院里安安静静,书房窗前的梅花树,枝头上的芽孢己经绽放出一簇一簇的嫩叶,点缀的小院格外清新雅致。
西厢房小学堂里,十几个学生坐的板板正正,两手交叠放在课桌上,认认真真的在听祝龙讲课。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和考验,祝龙在祝家庄学堂西十几个孩子中选中了九个天资聪慧的读书种子。这九个孩子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有很好的学习能力和专注力,?有一定的发散性思维和自我管控能力。只有对未知事物能持续保持探索热情和良好的学习能力的人,祝龙才能把他们培养成为知识世界的星星之火。这九孩子上午跟着祝万年学习拼音和识字,下午来小学堂和小桃、祝忠几人一起学数学,以后还会增加物理、化学、生物等。一次就能找出九个不错的人选,远超祝龙的期望,这应该和管家祝里诚的筛选有关系。小桃、祝实、祝东、陆乘风、王成五人天赋也不错,又是心腹班底,放在一起培养理所当然。
祝龙在白板上写下“7+4-2=9”这道算式,放下炭笔问道:“这道题谁能举个身边的例子说说?”众学生低头思考,半晌无人说话。
“没有人愿意说嘛?”祝龙又问,还是无人回应,“没有人说那我点名了。”祝龙扫视一圈说,“祝东,你来说说看。”
祝东在所有目光的注视下站起来想了下说:“盒子里有七个炭笔,我去仓库拿来西个炭笔放进盒子里,龙哥写字用了两个,盒子里还有九个炭笔。”
“嗯,说的很好,坐下吧。”祝龙表扬道,“就是这样的,还有谁能说说看?”
看到有人举手,祝龙很高兴,不愧是亲自上门请来的学生。“很好,祝妍,你来说说。”
祝妍站起来,吸了口气说:“我家里原来有七个鸡蛋,今天母鸡又下了西个,我们吃了两个,家里现在还有九个鸡蛋。”
“祝妍说的非常好,坐下吧。”祝龙看着十几双亮晶晶的眼睛说道:“万事万物皆离不开数学。你身上的衣服要用多少布?你们一家人一年吃多少粮食?咱华夏有多大?这个世界有多大?你想知道太阳离我们有多远吗?”祝龙停顿了一下,看着一双双希冀的眼睛,“等你们学好了数学,这些都能计算的出来。所以学好数学非常重要,咱们要一起好好学习。”
“龙哥,你知道太阳离我们有多远吗?”祝龙正为刚才的引导高兴呢,听到有人提问。一看是族里的晚辈祝文起,这是个不错的苗子,好奇心很盛,学习积极性很高,祝龙很喜欢。
“太阳距离我们有多远,我还没找到方法计算,所以需要你们努力学习,找到计算的方法,等你们计算出来的时候,记得一定要告诉我哈。”
“哦~ 我知道了。”祝文起摸了摸头,没想到是这样的答案,他下决心将来一定要计算出太阳到大地的距离。
祝龙接着说:“学习就要多琢磨,多问为什么。学会了之后还要灵活运用,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好了,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休息一刻钟,然后跑步。”
“又要跑三圈了,我的腿还疼呢。”
“疼几天就好了,我的都不疼了。”
“是你们太弱了,我的根本就没疼过。”
“吹牛~”
学生们讨论着陆陆续续走出小学堂。
一个小伙从后面走到祝龙跟前,像刚认识一样上下打量着祝龙:“龙弟,你才多大啊,都能当老师了。神童都这么厉害的吗?”
祝龙得意的回答:“可不是,就这么厉害。”
李厚福好奇的问:“龙弟,你教的这些很有意思,哪里学来的,很新奇啊。”
“嘿嘿,想学吗?以后你可以天天来学。”祝龙转移话题,“福哥就你自己来的吗,有什么事吗?”
“我带了个亲随,在前院客房呢。就是来看看姑妈,没有什么事。”李厚福在祝龙对面坐下,“哎,龙弟,你不要转移话题,从哪学来的这些学问?还藏着掖着。”
“我说是我自己想出来的你信吗?”
李厚福摇头:“不信。”
祝龙只微笑着看着李厚福,不说话。
“真是你自己想出来的?”李厚福被看的有些动摇了。
“我看以前所有有关算学的书都太艰涩难懂了,大人看着都困难,更别说孩子了,就想弄的简单些,让小孩子也能轻松的学。于是翻烂了爷爷的藏书,想出了你看到的这些。”
李厚福又重新打量起祝龙,从头看到脚,又从脚看到头:“龙弟,我相信你真是神童了。”
“本来就是好吧。”祝龙不屑,“以后叫我龙哥”
“嘿~看给你能的,怎么着以后你还要叫我福弟了?”
“福哥,你没听到他们都叫我龙哥吗?龙哥就是我在这小院里的称谓,和年龄无关。”
李厚福没好气的说:“行,我去告诉姑妈,看她打不打你。”
祝龙两手一摊:“随便喽~”
“我真想打你一顿。”
“别,我可真会告诉你姑妈的。”祝龙玩笑着说,“好了,咱们准备一下跑步去。”
“跑什么步。”李厚福好奇的问。
“跑了就知道了,走吧。”
对于祝龙跑步的队伍又变长了,坞堡的人己经见怪不怪了,神童不弄出点新花样才叫怪。陆乘风被任命为健身队长,他在前头带队,祝忠在队伍中间喊着口令“一二一,一二一……”一众人在坞堡内跑起来。
李厚福在家被父亲逼着读书科举,天天读书读书,读的头都大了,就给母亲说了声,跑到姑妈家玩几天,没想到姑妈家的变化还不小。要说变化最大的还是表弟祝龙,小小年龄自己搬到单独的小院里住着,说是为了读书,听说还弄了些奇奇怪怪的东西。现在又见到他还当起了教书先生,一群孩子一个个的,对他唯命是从,李厚福感觉有意思起来。
小院祝龙的书房。
“龙弟……唉,算了。龙哥,本打算在这里玩两天就走的,现在我改主意了,我要多住几天,看看你这里还有什么好玩的。”李厚福坐在祝龙对面,手里端着茶,慢条斯理的喝着。
“没问题,我这里好玩的东西多着呢。福哥,你的书读的如何了?”祝龙问。
“也就过了县试,还是我爹的关系。只是死读书能有什么用?我读的不耐烦了。”
“哦~死读书没有用,说的好。福哥说说书应该如何读。”祝龙很惊讶,福哥有点东西啊。
“读书就是为了学习如何做事的。阳谷县里的兄弟们有事,都得指着我想办法拿主意,天天掉书袋的酸儒有什么用。”李厚福打算在祝龙面前露一下本领。
“这么说福哥还是个狗头军师?”祝龙狡黠的笑着。
“少污人清白,县里的十几个公子为我马首是瞻。”李厚福心想再是神童也是个孩子,让你知道知道我的能耐,拿定主意便说道:“我们除霸安良,维护乡里,争了很大名声。县里百姓都叫我们十五太保。哎~龙弟,我拳脚了得,等闲三五个人近不了身,你要不要学?我教你。”
“看不出来啊,福哥,你们比十三太保还多两保呢。你还有什么本领,说出来让我开开眼。”祝龙来了兴趣。
“嘿嘿,可不是。拳脚你不学?”李厚福希冀的问。
祝龙摇头:“不学,我还小,没到学拳的时候。”
“好吧,”李厚福有些失望,“等你再长几岁我再教你。”
“嗯,说说你还有什么本领来,我等着听呢。”
李厚福心里高兴,毕竟是小孩子,只要你愿意听,那就好办,嘴上说道:“那你可得听好了,骑马你会吗?”
祝龙摇头:“不会。”
“摔跤你会吗?”
“不会。”
“蹴鞠你会吗?”
“也不会。”
“看,说了三个你都不会。不过不要紧,你还小嘛。”李厚福安慰的拍拍祝龙的肩膀。
“是啊,我还小,”祝龙赞同的说,“可你五岁的时候认得多少字?算的出十九乘以十九得多少吗?能背下《道德经》、《大学》吗?能当老师教别人吗?”
“这……”李厚福顿时无语,这是人干的事?真后悔,跟他说这些做什么。
“等我长到福哥这样大的时候,也会骑马,摔跤,蹴鞠之类的。”祝龙不禁想起了高俅,心中感觉好奇怪,怎么会想起高二哥呢,“嗯,福哥还是很厉害的,一般人都不如你。”
李厚福总感觉哪里不对,一时又不知问题出在哪。
祝龙不管李厚福如何想的,继续问:“对了,福哥,你将来想做什么?”
“没想好,我爹说如果我不想读书了,就先走门路给我弄个押司干着,等以后再做他图。反正我是不想蹲在县衙里,天天跟一群驴马烂子一起,有什么意思。”
“福哥有想法,龙哥我佩服。人就是要有理想,没有理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什么理想和咸鱼的?”李厚福一脸迷惑。
“咳咳~没什么,”一不小心说秃噜嘴了,祝龙忙转换话题,“福哥觉着去给王公贵族做个长随如何?”祝龙试探的问。
李厚福略一思考说:“虽然体面了些,但给王公贵族做长随也还是个下人啊。”
吆喝,没想你李厚福还是个放荡不羁爱自由的人,祝龙略一沉吟说道:“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王公贵族家门槛高啊,真能跟着家主,得了家主的欢心,随便给写封推荐信,也能有个不错的前程了。再说,又有几人不是下人啊,你以为不做下人就不是下人了吗?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见了官还不得低一等,更别说见到王公贵族了。”
“嗯~”李厚福点头,心中惊讶,祝龙能说出这番话,“龙哥说的倒是没错,只是想混到家主身边不容易啊,更别说讨得家主欢心了。”
“事在人为,若想要成功总得付出相当的努力,哪能随随便便就成功了呢。当然,这是我的提议,具体要不要去做长随,还得福哥自己说了算,不要勉强。”
“说的好,想要成功就要付出努力,这是天道啊。怎么,龙哥有什么门路不成?”李厚福有点不敢相信,“是哪家的门路?”
“暂时不好说,你得好好和我配合,看看能不能给你谋个了不得的去处。”
“嗯,兹事体大,容我想一想。”李厚福手端茶杯闭眼沉思。
祝龙不再说话,等着李厚福给出答案。
过了一会,李厚福睁开眼睛问道:“龙哥说的可保真?若最终没能去的了王公贵族的家里又当如何?”
“保真。放心好了,就算最终没能去到王公贵族家,对福哥也没坏处,学的本领到哪里都用的上。但是如果去了哪家王公贵族家里,结果如何还要看福哥的努力和造化了。”祝龙解释道。
“龙哥如此说,我愿努力一把,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李厚福感觉不可思议,这次来这里本是为了躲清静,却不想有如此意外的收获。
“好,福哥有这样决心我很佩服,人生就要搏一搏。不过这事最好先不要跟舅舅、舅妈说,真有结果了再告诉他们不迟。”
“龙哥说的对,到时给他们个意外。嘿嘿。”李厚福不由笑出声来。
“这样,我让母亲给舅舅送个信,就说让你陪着我读书,让你在这里长住,咱们慢慢谋划。”
“好,全凭龙哥安排。”
祝龙给李厚福做了全面测试,结果还不错。情商智商在线,读了十年的书,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字写的只能说工整,需要加强。懂些拳脚,会骑马,善蹴鞠,手下有十几个小弟,不甘平庸。祝龙给李厚福列了个表,把长处短处一一写出来,根据最终目标全面量身定制李厚福再教育计划。
有些事该提上议程了。
注:学以致用,出自李新《为有源头活水来》:“要结合实际工作和革命斗争的需要来学,学以致用,并且勤学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