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收入不菲

到了六月中旬时,川省的气温已经高达二十七八度了,洪广镇的中山装已基本售罄。陈立又请了两天假-----最近请假有点多,让班主任夏老师颇有微词。

他要去洪广镇收尾。其实这种简单的贸易方式没有什么好处理的,主要是结账。

刘科长一如既往的热情,一个多月的时间,他就落下一万多块的私房钱,可比以前在其他地方弄的多了不知道多少。不但如此,他还收获了侄儿的感激,他也会因此在家族中,说话更加硬气。

只是这种好事结束了,他也给陈立推荐了几款厂里的尾货,但陈立并不感兴趣。

陈立不感兴趣的原因是,那些货真的不适合他现在的渠道。说来也是国营纺织厂的通病----不了解市场,跟不上形势。生产的都是些过时的服装款式,虽然质量好,但成本很高。更不用说里面人浮于事,外行领导内行等等弊病。

在陈立看来不倒闭天理难容!

两人在喝酒的时候,他就向刘科长提了自已对货的要求:价格要低,成本控制在二十以内。

就这么简单!让刘科长回去好好琢磨琢磨。

宁县,陈立在食味楼摆了七桌酒宴。

他前几天就让四姑婆通知来拿过货的小贩,今天他将在这里搞团建。

什么是团建?小贩问四姑婆,她也不知道,就解释是感谢酒吧!

中午十二点,开席的时候,气氛就相当热烈了。因为酒席档次很高,是食味楼最贵的套餐,酒也是五十一瓶泸州大曲,每桌一条阿诗玛,这规格,这档次,能让到场的小贩们去外面吹好几年。

陈立端着酒杯,挨个敬酒。

举止稳重,待人真诚又面面俱到-----把五十几个老江湖唬的一愣一愣的。纷纷感慨,生子当如陈立也!

花钱把渠道留着,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上呢!

最后是四姑婆家里,陈立拿着厚厚的一摞大团结,递给二表叔,二表叔推让了两下,才心安理得的收到口袋里。一个多月,就赚了四千多,二表叔觉得像做梦一般。

四姑婆还是偏了心,把这个肥差使给了二表叔。

看看憨厚的大表叔,陈立暗中直摇头。真是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四姑婆说什么都要留陈立吃晚饭,还把养了三年的老母鸡宰了,用党参,沙参炖了一大锅。四个人吃了个肚子溜圆。

七大姑八大姨的借款,陈立早早的就还上了,还附带赠送每家两条烟两瓶酒!

这次中山装事件,从上到下,从刘科到小贩到四姑婆一家,好像从未意识到,陈立是个十六的少年!是什么蒙蔽了他们的双眼呢?

陈立自已当然收入不菲。当他去银行把最后一笔钱存入银行时,银行柜台的小姐姐看着陈立稚嫩的脸和存折上的六万多块的余额,犹豫了好久 ,还是没有选择报警!

有钱了,就要有有钱人的觉悟,以前陈立背米去学校,是用学校锅炉房蒸饭,来减少家里的负担。现在他决定不背米了,就在食堂打饭吃。以前三天吃一次荤菜,现在天天二份肉!早上买油条,要买两根,吃一根扔一根,豆浆打两碗,吃一碗倒一碗。。。。

武老师说陈立有吉他天赋,最后证明是武老师眼拙了,尽管二胡和吉他有些相通之处,陈立还有识谱的基础,但陈立就是学得艰难而痛苦,进度条肉眼可见的慢。

尤其是一品二品,也不知道是不是陈立手指粗大,还是指尖不敏感的原因,老是按错或两根弦一起按了。

每当陈立沮丧的时候,武老师便叫陈立停下来休息一下,或换成乐理理论讲解。或换成二胡练习,来缓解他的急躁情绪。

因材施教,武老师是一位好老师。

天赋不够,勤奋来凑!陈立发起狠来连自已都虐的,早自习去琴房练,中午休息时间也是争分夺秒,晚自习当然更不用说了。

到后来,晚自习下课后,又跑到东山坡顶的黄角树下,练到一二点才收工。

结果,让东山坡传奇又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据深夜路过坡脚下的农民伯伯讲,坡上的鬼唱的调子好像变了,以前如泣如诉,最近欢快了许多,哦,那是陈立最近练习《欢乐颂》。

天气眼看着一天热过一天,在学校没有空调的年代,在走哪儿,热到哪儿的校园,在树荫下,都能感受到一阵阵的热浪。

快放暑假的这几天,尤其热的厉害。高一电子班的同学们,晚上都把竹席子铺到宿舍外的草地上了。就这样,都要等到十二点以后,稍微凉快点才能入睡。

睡不着就只能吹牛打屁,李宏看陈立冲凉回来,就叫他给大伙弹奏一曲助兴。陈立自无不可,拿起吉他道:“兄弟们,都好好欣赏吧,要不了多久,再想听咱弹唱,就得买门票了!”

李宏拿出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来道:“来来来,大明星!先给我签一本子的名,等你出名了,我好拿出去卖!”

于是,引来一阵哄笑声!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

昨天你写的日记

明天你是否还惦记

曾经最爱哭的你

老师们都已想不起

猜不出问题的你

我也是偶然翻相片

才想起同桌的你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

谁看了你的日记

谁把你的长发盘

。。。。。

《同桌的你》陈立磕磕巴巴的弹唱了出来,最后,大伙也都参与进来合唱,声音越唱越大。

远处,传来教导主任愤怒的喊声:“哪个班的,几点了,还不睡?都闭嘴!”

闭嘴就闭嘴,有什么了不起的!

其他老师可能高一电的还能顶一顶,教导主任那个死胖子就算了。对他兄弟们兴不起一丝反抗的念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