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巧技惊朝野,丝路贯长安

丹凤楼的晨雾还未散尽,李轩手里的打火机己在太学博士们面前连闪三次。橘红色的火苗舔着干燥的艾草,引得白胡子们连连后退。“此物名为打火机,” 他将铜制外壳打开,露出里面的火石与棉芯,“只需轻轻一擦,便能取火,比火折子快十倍,比钻木取火省百倍力气。”

有个戴方巾的博士突然吹灭火苗:“此等奇技,恐非正道!” 李轩突然从怀中掏出张纸,上面画着杠杆原理的示意图:“博士可知,用根木棍能撬动千斤巨石?就像这打火机,看着简单,里面藏着的是省力的学问 —— 并非旁门左道。” 他让人抬来个木箱,里面装着齿轮、弹簧、螺丝,“这些零件拼起来,能做出比水车省力的机械,织布、榨糖、打铁都能用。”

太平公主的寝殿里,宫女们正围着 “等高线地形图” 的糖块惊叹。李轩用小刀将糖块切成薄片,每层的曲线都清晰可见:“这叫分层地图,” 他指着最底层,“此处是长安的地基,往上是街道,再往上是宫殿 —— 用它来规划新的坊市,绝不会出错。” 公主突然指着糖块上的甜水泉标记:“能不能用这法子找找长安的地下水?西市的酒坊总说水源不足。”

李轩让人取来根空心铜管,一端削尖,另一端连着玻璃管。“这叫钻井器,” 他将铜管往地上一插,用力旋转,管内很快带出的泥土,“顺着地势找,不出三日就能打出井来。” 三日后,西市果然涌出股清泉,水质甘甜,酒坊的掌柜特意送来新酿的酒,坛身上用糖霜画着钻井器的模样。

大明宫的演武场上,吐蕃使者正对着玻璃箭杆皱眉。昨日阿古拉用这箭赢了比试,他心里总不服气。李轩突然让人抬来个木架,上面挂满了不同材质的箭杆:“敢不敢再比一场?” 他指着木架,“竹箭、木箭、铁箭、玻璃箭,各射十支,看哪种射程最远。”

比试结果令众人咋舌,玻璃箭杆不仅射程最远,还精准地穿透了三层铠甲。吐蕃使者摸着箭孔,突然对着李轩拱手:“愿学此技!” 李轩让人取来矿石,当场演示如何提炼玻璃纤维:“这不是巫术,是矿石的学问 —— 你们的昆仑山有好矿石,照着法子做,不出半年就能造出同样的箭。”

长安的西域馆里,王二柱的糖霜摊前挤满了人。老兵用铁拐在石板上划出格子,教孩子们用糖霜拼 “天下同辉” 锦的图案:“这叫糖画,” 他指着刚做好的骆驼,“既能吃,又能看,比泥人还结实。” 有个波斯商人突然掏出袋香料:“我用这些换你的糖画方子!” 王二柱的铁拐敲出大笑:“方子可以给,但得用你们的香料换 —— 咱们这叫互通有无,跟将军说的贸易一个理。”

张庆的织锦坊在长安开了分店,新织的 “长安玉门锦” 上,大雁塔与玉门关城楼遥遥相对,中间用金线织着条海陆丝路。太学的博士们来看了,都忍不住点头:“这金线的角度,果然是按勾股定理来的,结实又好看。” 李轩让人将锦缎挂在西域馆的正厅,与 “天下同辉” 锦相互辉映。

夜晚的朱雀大街,灯火通明。李轩站在西域馆的顶楼,看着往来的商队、欢笑的百姓、忙碌的工匠,心里明白,现代的知识己在大唐生根发芽。太平公主不知何时来到他身边,手里拿着个新做的打火机:“陛下说,要在各州府都推广这些技艺。” 她指着远处的灯火,“等天下的百姓都用上了,就再也没人觉得它们是奇技淫巧了。”

李轩望着天边的明月,月光洒在长安的街道上,也洒在遥远的玉门关。他知道,丝绸之路不仅是贸易的路,更是知识的路,而他,就是这条路上的一个传递者。未来还有更多的技艺要传播,更多的交流要进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