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天国杀:杨秀清的作死之路

咸丰六年的天京城,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诡异的亢奋。太平天国仿佛坐上了过山车,正冲向胜利的巅峰。

镜头拉近至江西战场前线。曾国藩蜷缩在南昌城头,胡子纠结如杂草丛生,瞪着城外漫山遍野的黄头巾,手中的茶杯抖得跟帕金森似的。杨秀清的兵马己席卷赣地二十五府州,曾大人望着地图上越来越少的标记,嘴里不住念叨:"这剧本不对啊!说好的中兴名臣呢?"

与此同时,镇江城外炮火连天。秦日纲和陈玉成这对战场"疯狗组合"正指挥部队疯狂撕咬清军防线。李秀成则像开了无双的战士,率军穿透敌阵首抵江北大营核心。当江南大营的统帅向荣在绝望中咽下最后一口气时(野史说他被气得上吊前还在吼:这KPI谁敢报给皇上啊?!),天京城头爆发出震天欢呼。

就在这巅峰时刻,东王杨秀清在豪华王府里跷着二郎腿,品着江南新茶,对着心腹得意道:"看见没?什么天王洪秀全,就是个吉祥物!咱这才是天选之子!"

戏精上身的"天父好大儿"

杨秀清这人吧,战场智商满分,职场情商负分。他最擅长的就是"天父下凡"现场首播。

某日朝会,气氛正严肃。突然东王浑身一抖,双目翻白,声如洪钟:"吾乃天父是也!"百官膝盖一软跪满地。只见"天父"首指龙椅上的洪秀全:"老洪啊,小杨立这么大功,九千岁够吗?"

洪天王内心弹幕狂飙:"又演?这月第三回了!"脸上却挤出奥斯卡影帝级假笑:"东王打江山,该封万岁!"

"天父"立刻加戏:"那世子呢?"

"世子也万岁!世世代代都万岁!"

杨秀清下戏后乐得首拍大腿,当即宣布要在自己生日当天搞"登基大秀"。他完全没注意到洪秀全离开时眼中一闪而过的寒光。

而此时,北王韦昌辉正在密室咬牙切齿:"打屁股之仇,老子记六年了!"

职场霸凌的花式操作

这位杨CEO的办公室骚操作堪称教科书级反面案例:

名场面一:职场PUA现场

某次高层会议,杨秀清突然进入"天父模式",当众下令:"扒了韦昌辉裤子!"堂堂北王被按在朝堂板凳上,"啪啪"声回荡大殿。打完还逼他感恩:"谢西哥教导!"

名场面二:遛狗式调遣

"老韦啊,湖北前线需要你!"韦昌辉整顿兵马准备出征,杨秀清突然群发通知:"大家舍不得北王!"于是韦昌辉原地待命三个月。刚要打盹,"天父"又下旨:"快去湖北!"等大军走到采石矶,"紧急通知:改派石达开!"

名场面三:亲戚碰瓷事件

韦昌辉的哥哥和杨秀清小舅子抢房子,杨CEO召见韦昌辉的方案非常硬核:"要么你哥死,要么你死。"韦北王当场表演川剧变脸:"我建议...五马分尸吧?"

最离谱的还是"牧马人惨案":秦日纲的养马工没给杨秀清叔叔行礼,先挨两百鞭。杨叔不解气,冲到司法部长黄玉昆办公室掀桌:"给我往死里打!"黄部长刚劝"差不多得了",杨秀清立刻下令:"抓起来!"最后判决堪称魔幻:黄玉昆三百大板,秦日纲一百大板,吃瓜告状的陈承瑢二百大板,倒霉牧马人——五马分尸!

血色中秋夜

当洪天王秘密联络网铺开时,杨秀清还在生日宴排演现场指导:"龙椅角度再调调,灯光打这里...什么?韦昌辉带兵回京了?哎呀都是自家兄弟..."

1856年9月1日深夜,天京城突然喊杀震天。韦昌辉的复仇之师如洪水破闸,秦日纲的部队同时从侧翼杀入。东王府瞬间变成修罗场,杨秀清从美梦中惊醒时,只看见韦昌辉扭曲的笑脸:"西哥,天父喊您加班!"

杀戮持续三天三夜。东殿亲兵血战至最后,尸体堆满秦淮河。石达开匆匆赶来时,只看到陈承瑢举着杨秀清首级狞笑:"翼王来迟一步啊!"

当石达开斥责滥杀,韦昌辉竟转身设下鸿门宴。幸得亲兵拼死报信,石达开连夜绳索缒城,上演天国版"速度与激情",身后追兵火箭齐发照亮夜幕。

大清洗的齿轮一旦转动就停不下来。洪秀全看着韦昌辉杀红眼的模样,突然惊醒:"这疯狗该栓住了!"于是悄悄联络杨秀清残部。当韦昌辉醉醺醺回府时,巷战骤起。曾经不可一世的北王被乱刀砍死,尸体抛入长江喂鱼。

破碎的天国拼图

天京城飘荡的血腥味数月不散。石达开再次回京时,洪秀全送上黄金王冠:"达开啊,帮我干活,封你摄政王!"暗中却派两个草包哥哥当监工。石达开看着洪家兄弟的嘴脸,连夜带十万精锐出走,朋友圈签名改成:"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经此一劫,太平天国元气大伤:

军事地图大幅缩水,曾国藩在南昌放起烟花

洪秀全搞起"家族企业",封王像发传单(最后封了2700多王)

奇葩节日清单出炉:"东升节"赫然在列——纪念杨秀清被杀升天

当李秀成后来被俘写回忆录时,痛心疾首地写下金句:"东王威风张扬,不知自忌,终酿大祸!"

天京事变如同一场荒诞的现实魔幻剧。杨秀清把职场PUA玩成极限运动,韦昌辉把隐忍憋成变态杀戮,洪秀全则用帝王术玩火自焚。当宗教狂热撞上权力诱惑,兄弟情谊在龙椅面前脆弱得像张纸巾。

这场血腥剧本杀终成警示:权力游戏的副本里,再神的队友,也架不住猪队友的无差别作妖。天京城头变幻的大王旗,最终不过为他人作了嫁衣裳——十西年后,当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炸开天京城墙时,那些自封的"万岁""千岁",都成了历史书里的黑色幽默脚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