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随有获

行易:复兴之路 人民易经 5086 字 2025-07-09 13:55

树欲静而风不止。他只想守着他的“诗词学习小组”,过“向晦入宴息”的安宁日子,但麻烦,却以一种不容拒绝的姿态,主动找上了门。

来者是两人,一老一少。少的是那个在校园里名声大噪、呼风唤雨的激进学生组织的头头,姓张,人称“小张司令”。跟在他身后的,是那位“系小子”的年轻语文老师,此刻正微微弓着腰,脸上带着一丝讨好的、复杂的笑容。

他们走进办公室时,他正在临摹一幅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笔尖在宣纸上从容游走,墨香混着旧书的味道,在空气中弥漫,营造出一种与外界的喧嚣截然不同的气场。

“老师,”那“小张司令”开门见山,语气中带着年轻人特有的、不加掩饰的锐气和一丝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我们组织经过慎重研究,一致认为,您是一位在全校师生中都有崇高威望的老教师。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加入我们,成为我们的指导老师,带领我们更好地开展革命工作。”

他缓缓地写完最后一个字,将毛笔在砚台上舔了舔,然后才抬起头,平静地看着眼前的两位不速之客,目光清澈而深邃,没有立刻说话。

“小张司令”显然误解了这份沉默。他向前一步,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抛出了他认为无法抗拒的诱饵,这便是“随有获”的陷阱。

“老师,我们知道,您一向追求进步,思想开明。现在,就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摆在您的面前。”他故作神秘地停顿了一下,观察着他的反应,“只要您肯‘顺随’我们,顺随当前的革命潮流,公开表明您的立场,我们保证,您将获得巨大的、意想不到的政治荣誉。甚至……未来的校领导班子里,都会有您的一个位置。”

顺随潮流,便能有所收获。这“随有获”的诱惑,对于身处逆境中的许多知识分子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它意味着安全,意味着地位,意味着可以不再担惊受怕。

“哦?是怎样的机会?”他终于开口了,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询问天气。

“很简单!”“小张司令”见他“上钩”,兴奋地从随身的军用挎包里,掏出一叠厚厚的材料,用力地拍在书桌上,震得笔筒里的毛笔都晃了晃。

“就是他!教历史的钱理群教授!”他指着材料的封面,一字一顿地说,“我们经过了长时间的、深入的调查,掌握了确凿的证据,证明他有重大的‘历史问题’,思想极其反动,是一个隐藏在革命队伍里的阶级敌人!我们准备组织一场全校范围的批判大会,彻底揭开他的画皮!我们希望,您能在这场大会上,第一个站出来,代表全体教师,打响这第一枪!”

他拿起那份所谓的“材料”,目光扫过封面上的名字,心中猛地一沉。钱理群教授,一位治学严谨、刚正不阿的老学者,也是他“诗词学习小组”的核心成员之一。更重要的是,一个深藏在他心底的秘密是:从“守护者”网络传递出的零星信息中,他早己得知,这位钱教授,正是那位远在“沪上”的、国宝级的密码学专家的授业恩师!

一瞬间,他全明白了。对方的用心,何其险恶!这根本不是一场简单的“路线斗争”,而是一次精准的、恶毒的“斩首行动”。他们要扳倒的,不仅仅是一个正首的学者,更是想通过斩断这条师承的线索,来打击“守护者”网络。而让他来充当这把“刀”,更是毒辣无比的一招——这既能利用他的威望来增加批判会的分量,又能通过让他出卖同道,来彻底玷污他的名声,将他牢牢地绑上他们的战车,再无退路。

他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出随卦的九西爻辞:“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这句爻辞,完美地诠释了他当下的困境与出路。前半句“随有获,贞凶”是一个严厉的警告:如果你因为追随(随)某种势力或潮流而得到了好处(有获),但这种追随是违背道义的,那么你若固守(贞)于此,最终必然招致凶险(凶)。这正是“小张司令”为他铺设的陷阱——用名利地位作诱饵,引他上钩,一旦他为了这些“获”而出卖了钱教授,他就等于选择了“贞凶”的绝路。

那么,该如何破解?爻辞的后半句给出了答案:“有孚在道,以明,何咎?”孚,是诚信;道,是正道。只要你内心怀着诚信(有孚),坚守在人间正道上(在道),并将你的这份坚守用光明磊落、无可指摘的方式展现出来(以明),又怎么会有灾祸呢(何咎)?

一瞬间,他心中豁然开朗,找到了自己行动的准则和力量的源泉。他的脸上,依旧看不出任何波澜。他将那份散发着油墨和恶意气味的材料,用两根手指,轻轻地推了回去,仿佛那是什么污秽之物。

“张同学,”他开口了,声音不大,但异常清晰,他首先给予了对方的热情以肯定,“你的革命热情,我很钦佩。你们关心国家大事,这是好事。”

话锋随即一转,带着不容置疑的诚恳:“但是,批判一个人,尤其是批判一位像钱教授这样学问深厚的长者,是一件非常严肃、非常严谨的事情。这需要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充分的、无可辩驳的证据。我反复对照检查自己,感觉我自己的学习还很不够,理论水平也很欠缺,恐怕难以胜任‘指导老师’和‘第一发言人’这样的重任啊。”

他顿了顿,拿起书桌上那本翻得起了毛边的《毛选》,用一种极其真诚的、甚至带着点自我批评的眼神看着对方:“你看,我最近正在重读这篇文章,越读越觉得自己的思想需要改造。所以,我需要先学习,必须先把自己的思想用理论彻底武装好。等我学习好了,领悟透了,再来谈参与你们工作的事情,好不好?我们不能打无准备之仗,更不能冤枉一个好人,也不能放过一个坏人,对不对?”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无懈可击。他将姿态放得极低,理由说得极为崇高,通篇都是“要学习”、“要进步”、“不能打无准备之仗”的“革命语言”,却巧妙地将对方的要求,化解于无形。他用自己的行动,坚守了内心的道义(有孚在道),也向所有或明或暗关注此事的人,清晰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以明)。对方就算再蛮横,也无法从这番话里,找出任何可以用来攻击他的借口(何咎)。

“小张司令”和那位年轻老师面面相觑,他们所有的预案,所有的说辞,在这一刻都失去了用武之地。他们感觉自己就像是卯足了劲,一拳打在了棉花上,空落落的,使不出力。他们悻悻地收起那份“材料”,在一阵尴尬的沉默后,灰溜溜地走了。

他看着他们的背影,眼神变得无比凝重。他知道,这场交锋,只是一个开始。这次拒绝,是他对“守护者”网络的一次无声的、但却至关重要的贡献。这也是对方,或者说,是那个隐藏在更深处的“蠹虫”,对他忠诚度和智慧的又一次严峻考验。他用行动,诠释了君子“随”道义,而不“随”私欲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