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时节的梁山泊,湖面泛着粼粼波光。宋江站在新落成的忠义学堂门前,看着五十名少年列队而入。这些孩子大多十岁出头,有阵亡将士的遗孤,也有从流民中选拔的聪慧孩童。
"哥哥,真要亲自授课?"吴用捧着刚编好的《忠义千字文》,语气中带着迟疑,"军务繁忙..."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宋江接过教材,"若只知打仗不懂育人,我们与草寇何异?"
学堂内,孩子们跪坐在蒲团上,好奇地打量着这位传说中的"宋大王"。前排一个瘦小的男孩尤其显眼——他叫陈二狗,父母死于方腊之乱,被李逵从废墟中救出。
"今日先学《千字文》。"宋江展开竹简,"但我们的《千字文》与旧本不同。"
他指向第一句:"梁山水泊,替天行道。分田均地,百姓安乐。"孩子们跟着诵读,稚嫩的声音在梁柱间回荡。
读到"火器神机,保家卫国"时,陈二狗突然举手:"先生,什么是神机?"
宋江微笑,从袖中取出一个缩小版的霹雳炮模型:"就像这样——凌教头,演示!"
凌振在院中点起火药,小型爆炸声吓得孩子们一哆嗦,随即又兴奋地围上去。这种寓教于实物的方法,是宋江从现代教育体系中学来的。
------
午后,匠作学堂的铁匠棚里热火朝天。二十名学徒围着新砌的炼铁炉,听凌振讲解"炒钢法"。
"看这铁水颜色。"凌振用长铁钎搅动炉中熔化的铁水,"若呈黄白色,便是火候到了。"
一个满脸煤灰的少年突然发问:"师父,为何要加这石灰石?"
"问得好!"凌振赞许地点头,"石灰可去硫杂质,使铁质更纯。"
这种鼓励提问的教学方式,彻底颠覆了传统工匠"只做不说"的陋习。更让老匠人们惊讶的是,凌振竟允许学徒记录工艺要点——他发明的"工艺簿",用炭笔和粗纸记录每个关键步骤。
"都记清了?"凌振擦着汗问,"明日考核,最佳者可参与'神机弩'制作。"
学徒们眼睛发亮。这种新型弩箭能连发三矢,谁不想参与打造?角落里,一个瘦小的身影格外认真——她是扈三娘推荐的女孩扈小妹,是匠作学堂唯一的女学徒。
------
医疗营内,安道全正在给军医们演示新式疗法。木床上躺着个腹部受伤的士兵,伤口己经化脓。
"先以'圣酒'清洗。"安道全将蒸馏酒倒在伤口上,士兵疼得抽搐,但奇迹般地没有溃烂加重。
围观的医者们窃窃私语。这种用高度酒消毒的方法闻所未闻,但安道全坚持这是宋江传授的"番邦秘术"。
接着是缝合演示。安道全用煮过的桑皮线穿过弯曲的针,像缝衣服一样缝合伤口:"七日后拆线,伤口愈合更快。"
"这...这不是裁缝活计吗?"一个老郎中忍不住质疑。
"人体与衣裳,皆是经纬交织。"安道全引述宋江的话,"关键在针要煮,线要净,手要洗。"
他指向墙上的新规:所有医者必须每日用皂角洗手三次,器械必须沸煮。这些现代医疗理念,正逐步改变着梁山的医疗体系。
------
印刷坊里飘着墨香。萧让捧着刚印好的《梁山英雄传》第二卷,满意地抚过纸面。金大坚改良的活字印刷术,使效率比雕版提高了十倍。
"这'林冲雪夜上梁山'的插图,"萧让指着版画,"眼神要再悲愤些。"
金大坚点头,用小刻刀在梨木上修改。画中的林冲回首望汴京,眼中含泪,手中花枪却握得坚定。这种极具感染力的形象塑造,正是宋江强调的"情感共鸣"。
突然,门外传来喧哗。李逵揪着陈二狗的耳朵闯进来:"这小崽子偷老子的酒给伤员!"
孩子手里攥着个竹筒,里面是偷藏的酒精。安道全闻讯赶来,却听陈二狗带着哭腔辩解:"伤兵王大叔疼得首叫,俺想帮他..."
宋江正好巡视到此,见状蹲下身:"二狗,偷东西不对。但医者仁心可嘉。"他转向李逵,"铁牛,你小时候没偷过邻居枣子?"
李逵涨红了脸:"那...那不一样..."
"都是为他人好,只是方法欠妥。"宋江取出几文钱,"二狗,这算你借的,日后做工偿还。李逵,你监督他。"
这种既坚持原则又灵活处置的方式,让围观众人由衷叹服。陈二狗抹着泪点头,李逵也讪讪地松了手。
------
校场上,新式训练正如火如荼。张清正在训练投弹手,这些精选的壮汉能将轰天雷掷出五十步开外。
"注意风向!"张清高喊,"逆风时引线留长些!"
另一边,扈三娘在教女兵们使用改良版弩机。这种轻量化弩专为女性设计,射程虽短但精度极高。
"呼吸要稳。"她示范着,"扣扳机前屏住气。"
最热闹的要数李逵主持的"实战教学"。这黑汉子赤着上身,让新兵轮流用木刀劈他。
"用力!没吃饭吗?"他拍着胸膛大笑,"沙场上的刀可比这狠十倍!"
宋江远远观望,不禁莞尔。这种沉浸式训练,比他预想的还要成功。突然,一阵清脆的读书声传来——忠义学堂的孩子们正在背诵新编的《忠义千字文》:
"...火器神机,保家卫国。医者仁心,救死扶伤..."
这声音与校场的喊杀声交织在一起,构成梁山泊最动人的乐章。宋江知道,这些孩子将来有的会成为将领,有的会成为工匠,有的会行医济世——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起点:忠义学堂。
------
夜幕降临,宋江在灯下审阅各学堂的进度报告。吴用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一封密信。
"哥哥,大名府来的消息。朝廷在各地张贴告示,说我们..."他迟疑了一下,"用妖术蛊惑童子。"
宋江不怒反笑:"他们怕了。"指着案上一摞《梁山英雄传》,"文化的力量,有时胜过刀枪。"
他走到窗前。月光下的梁山泊波光粼粼,忠义学堂的灯火还未熄灭。那里有陈二狗在挑灯夜读,有扈小妹在练习绘图,有安道全在整理医案...
"学究,你说百年后,人们会如何评价梁山?"
吴用沉思片刻:"若成大事,自当流芳千古。"
"不。"宋江摇头,"我希望他们记住的不是宋江,而是这些..."他指向学堂方向,"薪火相传的希望。"
夜风送来孩子们隐约的读书声,与湖水轻拍岸边的节奏相和。在这乱世中,一粒文明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终有一天会成长为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