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风起青萍

黄册匠1 八千二 4422 字 2025-06-30 02:07

南京城的气氛压抑到了极点。街头巷尾,关于黄册库大火、哑童妖异、锦衣卫构陷大臣的流言蜚语甚嚣尘上。赵文博一系的官员似乎突然活跃起来,在各种场合为赵侍郎“鸣冤”,抨击陆铮“跋扈”。而陆铮所在的锦衣卫衙门,则如同暴风眼中心,异常沉默,紧闭的大门透着一股肃杀之气。

慈云庵后山的小院,成了这惊涛骇浪中唯一的孤岛。张世安的伤势在哑婆婆的草药和火生无声的陪伴下,一天天好转。他己经能下地走动,做些轻便的活计。但内心的焦灼却与日俱增。外面的风声,老金断断续续带来的消息,都让他寝食难安。

这天清晨,天色阴霾,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压在南京城上空,仿佛预示着一场大雨。

张世安正在院中劈柴,活动筋骨。火生乖巧地在一旁帮他将劈好的柴火垒好。突然,院外传来一阵急促而熟悉的鸟鸣声——三长两短!

是老金!约定的紧急信号!

张世安心头一紧,立刻放下斧头,示意火生和哑婆婆噤声,自己则迅速走到院门后,透过门缝向外望去。

只见老金如同受惊的兔子,从山路旁的树林里窜出,跌跌撞撞地跑到院门前,脸上毫无血色,眼神充满了极度的恐惧和……狂喜?

“快……快开门!”老金的声音嘶哑颤抖。

张世安立刻打开门。老金闪身进来,反手死死关上院门,背靠着门板大口喘气,仿佛后面有恶鬼在追。

“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张世安急问。

“来……来了!他们来了!”老金语无伦次,指着山下的方向,“官道……好多马!好多穿飞鱼服、挎绣春刀的人!打着……打着钦差的旗号!奔着……奔着户部衙门去了!”

如同一声惊雷在张世安脑中炸响!钦差?飞鱼服?绣春刀?京城来的锦衣卫缇骑!

“是……是来抓……”张世安的声音也颤抖起来。

“抓赵文博!”老金终于喘匀了气,眼中爆发出狂喜的光芒,压低了声音嘶吼道,“还有钱师爷!城里都传开了!是圣旨!皇帝老爷亲自下的旨!锁拿进京!”

成了!柳娘子的证据送到了!皇帝震怒了!圣旨到了!

巨大的狂喜瞬间冲垮了张世安!他只觉得一股热血首冲头顶,眼前甚至有些发晕!多少个日夜的提心吊胆,多少次生死一线的搏杀,终于……终于看到了曙光!赵文博这棵大树,要倒了!

“陆大人呢?陆大人怎么样?”张世安急切地问。

“陆大人……”老金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表情,“他……他带着锦衣卫的人,在城门口……迎接钦差……然后……然后一起去的户部衙门……现在……现在全城都炸锅了!”

张世安瞬间明白了。陆铮去迎接钦差,既是表明态度,也是在向全城宣告——他陆铮,顶住了压力,等来了正义!他是在用这种方式,保护自己,保护火生,宣告这场斗争的胜利!

就在这时,山下南京城的方向,隐隐传来一阵骚动!似乎有惊呼声、马蹄声、还有……铜锣开道的鸣响?

张世安再也按捺不住。他搬来一个木墩,站上去,踮起脚尖,隔着竹篱和树林,努力向南京城的方向眺望。

慈云庵地势较高。透过稀疏的林木,他依稀能看到南京城雄伟的城墙轮廓。在靠近户部衙门的南门方向,似乎聚集了黑压压的人群!隐约可见几匹高大的骏马,马上骑士身着鲜明的飞鱼服,如同鹤立鸡群!人群如同潮水般涌动,指指点点。

虽然看不清具体情形,但张世安能想象到那副画面:如狼似虎的京城缇骑,在陆铮的引导下,首入戒备森严的户部衙门,宣读圣旨,锁拿那位不可一世的户部左侍郎赵文博!还有他那条忠心耿耿的恶犬钱师爷!那是何等的震撼!何等的……大快人心!

“爹……爹……”火生不知何时也爬上了木墩,小小的身体依偎在张世安身边,伸着小手指着山下骚动的方向,眼中充满了好奇和一丝懵懂的激动。他似乎也感受到了某种不同寻常的气氛。

张世安紧紧搂着火生,看着山下那象征着正义降临的骚动,胸中激荡着难以言喻的情绪——有沉冤得雪的激动,有劫后余生的庆幸,有对陆铮、柳芸、陈御史的敬意,更有一种身为微末小民、却最终撼动了参天大树的悲壮与自豪!

“火生,你看,”张世安的声音带着哽咽,指着山下,“坏人……被抓走了。你爹……你陈爹爹的仇……报了!”

火生似懂非懂地看着山下,又抬头看看张世安眼中滚动的泪光。他伸出小手,笨拙地擦去张世安脸上的泪水,然后,将小脑袋轻轻靠在了张世安的胸口。那里,是失而复得的温暖和依靠。

哑婆婆默默地看着这对父子,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老金则激动地搓着手,喃喃道:“老天开眼……老天开眼啊……”

风,更大了。吹动着山林,发出呜呜的声响,仿佛在为这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奏响尾声。

然而,张世安望着铅灰色的天空和山下依旧喧嚣的城池,心中却并无彻底的轻松。赵文博虽被锁拿,但案子才刚刚开始审理,朝堂之上的博弈必定更加凶险。柳芸在京城是否安全?陆铮是否会因之前的“跋扈”被秋后算账?火生的身世公开后,未来又将如何?

更重要的是,黄册库那场大火烧毁的册籍,那被“飞诡”蛀空的国本,又该如何弥补?这场风暴,真的结束了吗?

“爹……”火生轻轻拉了拉张世安的衣襟,乌黑的眼睛望着他,仿佛在询问。

张世安抚摸着他的头,目光重新变得坚定。他只是一个黄册匠,或许改变不了整个腐朽的机器,但他守护住了眼前这个孩子,守护住了一份微弱的正义。这就够了。

“走,火生,我们回家。”张世安抱起火生,走下木墩。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尘埃落定后的平静与力量,“回后湖,回黄册库。那里……还有很多册页,等着爹去修补。”

风起于青萍之末。一场席卷金陵的风暴看似平息,但更大的时代洪流,正裹挟着所有人的命运,奔涌向前。张世安和火生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