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北平的冬日,天色总是暗得格外早。才刚过酉时,夜幕便如一块沉重的黑布,沉甸甸地压在这座边城之上。狂风在大街小巷间肆虐穿梭,发出尖厉的呼啸,似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危机奏响前奏。
李广站在太守府的庭院中,仰头望着夜空。今夜无月,星辰也被厚重的云层遮蔽,漆黑的天幕下,整个城市仿佛陷入了一种令人不安的寂静之中。他的心中,如同这夜色一般,被阴霾所笼罩。
近日来,虽然城防修缮工作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但斥候传回的消息却越来越令人担忧。匈奴营地出现了频繁的异动,军队调动频繁,战马嘶鸣声日夜不绝于耳。种种迹象表明,匈奴人正在谋划着一场大规模的行动,而目标,无疑就是右北平城。
“大人,外面风大,您还是回屋吧。”公孙勇从屋内走出,轻声劝道。
李广微微摇头,目光依旧望向远方,仿佛能穿透这无尽的黑暗,洞察匈奴人的一举一动。“我总觉得,匈奴人这次的行动不同寻常。他们之前的试探,怕是在为更大规模的进攻做准备。”
公孙勇的神色也变得凝重起来,他顺着李广的目光看去,除了黑暗,什么也看不到,但他能感受到李广心中的忧虑。“大人,那我们该如何应对?城防虽在修缮,但要达到固若金汤的程度,还需些时日。”
李广转身,走进屋内,示意公孙勇跟上。屋内的烛火在风中摇曳不定,将两人的身影投射在墙壁上,显得有些扭曲。李广走到地图前,仔细端详着右北平周边的地形,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思索着应对之策。
“匈奴若要进攻,可能会从这几个方向入手。”李广指着地图上的几处要道说道,“我们必须加强这些地方的防御,增派兵力,多设岗哨。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匈奴的动向,一旦有确切消息,立刻调整部署。”
公孙勇点头称是,目光也紧紧盯着地图,心中默默盘算着兵力的分配。“大人,要不要再派人去匈奴营地附近,进一步打探消息?”
李广沉思片刻,说道:“可以,但一定要选派最精锐、最可靠的斥候。此次行动危险重重,匈奴人想必也加强了防范,稍有不慎,就会暴露行踪。”
公孙勇领命而去,李广则继续盯着地图,陷入了沉思。他深知,即将到来的这场战斗,将是右北平城面临的一场生死考验。匈奴人此次来势汹汹,若不能妥善应对,这座城以及城中的百姓都将遭受灭顶之灾。
在匈奴营地,单于正召集一众将领商议进攻计划。营帐内,灯火通明,将领们围坐在一起,气氛紧张而热烈。
“如今汉军正在修缮城防,他们以为这样就能挡住我们匈奴铁骑吗?简首可笑!”单于猛地一拍桌子,眼中闪烁着凶狠的光芒。
“单于,汉军虽在修缮城防,但据探子回报,他们防守严密,我们若贸然进攻,恐怕会损失惨重。”一位将领忧心忡忡地说道。
单于冷哼一声,说道:“我当然不会贸然进攻。我们要先迷惑汉军,让他们以为我们会从正面强攻,然后派一支精锐骑兵,绕道后方,突袭他们的粮草辎重。断了他们的补给,右北平城不攻自破。”
众将领纷纷点头,对单于的计策表示赞同。单于看着众人,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仿佛己经看到了右北平城在他的铁骑下沦陷的场景。
然而,在这看似周密的计划背后,却隐藏着一丝隐患。匈奴营地中的一名小卒,其实是汉军安插的内应。他听到了单于的计划,心中大惊,决定找机会将这个重要情报传递出去。
在右北平城,李广虽然还不知道匈奴的具体计划,但他凭借着多年的征战经验,隐隐感觉到匈奴此次的进攻将会极为棘手。他在城中西处巡视,鼓舞军民的士气,同时加紧城防的修缮和防御部署的调整。
“乡亲们,将士们!匈奴虽然来势汹汹,但我们有坚固的城墙,有大家的齐心协力,一定能守住右北平!”李广站在城墙上,对着城中的军民大声喊道。
军民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仿佛要将这寒冷的夜空冲破。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勇气,在李广的带领下,他们愿意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战。
但在这激昂的背后,李广的心中却始终有着一丝担忧。他深知,战争是残酷的,任何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他不断地在心中审视着防御计划的每一个细节,思考着可能出现的变数。
夜幕下,右北平城的军民们在紧张地准备着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而在远方的匈奴营地,单于也在紧锣密鼓地部署着进攻。一场决定右北平城命运的大战,如同一场暴风雨,正在黑暗中悄然酝酿,随时可能爆发。李广深知,自己肩负着沉重的责任,他必须在这场战争中,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带领军民们度过难关,守护住这座边城。
与此同时,那名汉军内应在匈奴营地中焦急地寻找着传递情报的机会。他知道,这份情报对于右北平城的存亡至关重要,一旦延误,后果不堪设想。但匈奴营地戒备森严,要想将情报安全送出,谈何容易。他心中暗自祈祷,希望能尽快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时间在紧张和焦虑中缓缓流逝,右北平城的每一个人都能感觉到,战争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而李广,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正以他钢铁般的意志和敏锐的洞察力,带领着城中军民,在这暴风雨来临前的黑暗中,顽强地坚守着,等待着命运的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