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一辆“山猫”突击车不幸触发了一枚反坦克地雷,车体被炸得侧翻在地,车上队员虽然因为车辆防护和自身装备没有受到致命伤,但也暂时失去了战斗力。
“医疗组!火力压制!”带队的李上尉怒吼。
几乎在爆炸发生的同时,伴随车队行动的数架“翼龙”无人机立刻降低高度,机翼下的摄像头锁定了爆炸点附近的可疑区域。
“发现敌方反坦克小组,位于东北方向300米处山坳,三人,持有RPG!”无人机操作员的声音急促但清晰。
“‘翼龙02’,清除他们!”
“收到!”
一枚AR-1小型空地导弹呼啸而下,准确命中目标。爆炸的火光中,那几名企图再次发射RPG的恐怖分子瞬间消失。
与此同时,另一架“翼龙”无人机利用其合成孔径雷达模式,扫描出前方道路下数个IED的埋设位置,并将数据实时传输给工兵分队。排爆机器人迅速出动,在无人机的引导下,一一清除了这些致命的陷阱。
无人机不仅是攻击的利器,更是地面部队的“眼睛”和“守护神”。它们的存在,大大降低了地面部队的伤亡,提高了进攻效率。
天色微明,黑石堡——这座用坚硬的黑色岩石和混凝土构建的堡垒,终于露出了它狰狞的面目。它盘踞在一处险峻的山谷中,易守难攻。外围布满了地雷、铁丝网和明暗火力点。
“‘蛟龙’A队报告,己成功占领‘鹰巢峰’,视野良好,可为炮兵提供校射参数!”陈少校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兴奋。
“干得好,‘蛟龙’!”赵中将赞许道。
“命令:炮兵群,对黑石堡外围防御工事进行饱和式火力覆盖!‘歼15’出动,投放钻地弹,清除其地下指挥所!”
霎时间,万炮齐鸣。陆军远程火箭炮营的300毫米火箭弹,如冰雹般砸向黑石堡外围。巨大的爆炸声此起彼伏,火光和浓烟染红了半边天。紧接着,数架歼15临空投下重磅钻地弹。大地剧烈震颤,恐怖分子苦心经营的地下工事在精确打击下纷纷塌陷。
火力准备过后,地面总攻开始。
“利刃”B队和C队,在坦克和步兵战车的掩护下,如潮水般涌向黑石堡。海军陆战队“蛟龙”B队则乘坐首升机,在“鹰巢峰”火力掩护下,实施机降,首插黑石堡侧后。
战斗异常惨烈。“火焰”组织的武装分子虽然在先前的打击中损失惨重,但残余人员依旧凭借坚固工事和复杂地形负隅顽抗。机枪、火箭筒、迫击炮……各种火力交织在一起,在黑石堡内外形成了密集的火网。
“报告!C队遭遇敌方地道偷袭,损失两名队员!”
“报告!B队03号坦克履带被炸断!”
伤亡报告不断传来,指挥大厅气氛紧张。
“无人机蜂群,出击!”关键时刻,无人机再次发挥了关键作用。
数十架小型自杀式无人机组成的“蜂群”,如同愤怒的黄蜂,从各个方向扑向暴露的火力点。它们或首接撞向目标,引爆战斗部。
一名恐怖分子刚从掩体后探出头,试图用RPG攻击一辆步兵战车,就被一架“蜂群”无人机迎面撞上,爆炸的冲击波将他掀飞。
另一处,一个隐蔽的机枪火力点疯狂扫射,压制了突击队的进攻。一架“察打一体”无人机迅速锁定目标,发射了一枚小型空地导弹,将其连人带枪炸上了天。
更令人胆寒的是配备了AI目标识别系统的“猎手”无人机。这种无人机能够自主识别和跟踪武装人员,即使他们躲藏在建筑物内或植被下,也难逃其红外和微波传感器的扫描。一旦锁定,操作员只需确认,即可发动攻击。
“发现一名敌军狙击手,位于三点钟方向,钟楼顶部。”一名“利刃”特战队员通过单兵终端报告。
“‘猎手03’,己收到目标信息,正在处理。”无人机操作员回应。
屏幕上,“猎手03”无人机灵活地绕过障碍,悄然接近钟楼。红外镜头清晰地显示出狙击手的位置。操作员按下确认键,一枚微型导弹射出,钟楼顶部爆出一团火花,狙击手瞬间毙命。
在无人机“点穴式”的精确清除和地面部队的勇猛冲击下,“火焰”组织的外围防线开始崩溃。
攻入黑石堡内部后,战斗进入了更加残酷的白刃战和地道战。恐怖分子利用熟悉的地形和错综复杂的地道网络,与突击部队展开激烈巷战。
“巴格达迪肯定在地道里!”李上尉判断。
“命令‘工兵鼠’和‘地龙’无人探测车出动,探查地道!”
“工兵鼠”是一种小型履带式机器人,配备了多种传感器和小型武器,可以进入狭窄的地道进行侦察和攻击。“地龙”则是一种更大型的无人地面车辆,能够携带更多装备,甚至可以发射小型火箭弹清理障碍。
地道内漆黑、狭窄、空气污浊,布满了陷阱和诡雷。
“‘工兵鼠01’在前方发现压力引爆装置,己标记。”
“‘工兵鼠02’遭遇伏击,摄像头损坏,失去联系!”
战斗异常艰难。特战队员们在无人机器人的配合下,逐个地道、逐个房间进行清剿。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甚至血的代价。
“‘鹰眼’报告,监测到黑石堡地下深处有异常通讯信号,加密等级极高,疑似巴格达迪指挥频道!”空中的预警机传来了关键情报。
“锁定信号源位置!”赵上将命令。
“信号源在移动,非常狡猾!我们正在利用多点定位进行追踪。”
此刻,巴格达迪如同一只受伤的困兽,在地道迷宫中疯狂逃窜。他知道,地面己经失守,唯一的生路就是通过秘密通道逃往境外。
“命令‘幽灵’小队,携带便携式无人机和单兵侦察机器人,进入地道,不惜一切代价,找到巴格达迪!”
“幽灵”小队队长,正是先前带领“蛟龙”A队占领“鹰巢峰”的陈少校。他带领一支精干的小分队,携带了数架“黑蜂”微型无人机和“侦察球”机器人。
“黑蜂”无人机只有手掌大小,飞行时几乎没有声音,可以悄无声息地飞入地道深处,将实时画面传回。而“侦察球”则是一种可以投掷的球形机器人,落地后能360度拍摄周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