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妲己

戏说历史人物 今年四十岁 2180 字 2025-06-24 14:22

公元前1076年深秋,冀州城外的有苏部落被殷商大军围困月余。城墙下堆积着殷商青铜戈矛的寒光,城头飘扬的九尾狐图腾在风中猎猎作响。年仅十六岁的妲己登上瞭望台,望着远处商军连绵的营帐,突然意识到自己脖颈间的玉珏,或许将成为部落最后的生机。

作为有苏部首领之女,妲己自幼生长在水草丰美的淇水之畔。她有着能令青铜镜蒙尘的容颜,眉若远山含黛,眼似秋水横波,发间常簪着自采的茱萸花。更令人称奇的是她的聪慧,不仅精通祭祀时的巫舞,还能解读龟甲上的裂纹——在那个神权至上的时代,这样的天赋足以让她成为部落的祭司。

当殷商军队以“不敬天命”为由兵临城下时,有苏部首领望着女儿日渐消瘦的面容,最终在盟约上按下血印。出嫁那日,妲己换上玄色嫁衣,腰间系着象征和平的白旄,在族人复杂的目光中登上辒辌车。车辕转动的吱呀声里,她回望部落图腾,九尾狐的轮廓在暮色中渐渐模糊。

踏入殷商王都朝歌的那一刻,妲己第一次感受到文明与野蛮的强烈碰撞。巍峨的鹿台高耸入云,青铜铸造的饕餮纹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宫殿内穿梭的宫女们身着锦绣,却面无表情如同提线木偶。商纣王帝辛坐在玉制的王座上,望着这个来自边陲的少女,眼中闪过一丝惊艳。

起初,妲己只是众多战利品中的一个。她谨小慎微地学习殷商礼仪,在祭祀大典上跳着略显生疏的巫舞。首到某个月圆之夜,帝辛在酒后命她解读龟甲裂纹。妲己凝视着龟甲上纵横的纹路,突然想起故乡祭司的教诲:“神谕藏在裂纹的尽头,也藏在人心深处。”她轻声说出“天命无常,唯德是辅”,这句话触动了正推行改革的帝辛,从此她的地位开始改变。

随着时间推移,妲己逐渐成为帝辛最信任的人。她为帝辛引荐了许多来自东夷的能工巧匠,改进了青铜铸造技术;建议开辟新的贸易路线,让朝歌的市场上出现了远方的奇珍。在帝辛与贵族的权力斗争中,她也常以局外人的视角提出建议,帮助帝辛平衡各方势力。但这些作为,在后世的记载中都被抹去,只留下“妖姬惑主”的标签。

随着帝辛的统治逐渐走向极端,妲己的形象也开始扭曲。当帝辛建造酒池肉林时,后世传说成“妲己唆使纣王奢靡”;当炮烙之刑出现,史书又记载“妲己观犯人痛苦而笑”。但鲜有人注意到,在殷商晚期的甲骨文中,曾出现“妇己谏王勿重赋”的记载——这里的“妇己”,极有可能就是妲己。

真正让妲己背负千古骂名的,是牧野之战的惨败。当周武王的联军兵临城下,帝辛的军队在奴隶倒戈中崩溃。帝辛登上鹿台自焚前,妲己是否陪伴在侧己无从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周朝建立后,为了证明政权的合法性,将殷商的覆灭归咎于“红颜祸水”是最便捷的方式。于是,一个来自边陲的弱女子,被塑造成了惑乱君王、颠覆社稷的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