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刘章便出现在一个竹筏之上,竹筏靠岸时,早有身着葛衣的侍者候在岸边。为首的老者白发及腰,衣襟上绣着云雷纹,见到刘章,立即躬身行礼:“贵客远来,辛苦了。”刘章连忙还礼,目光却被老者身后那辆装饰着象牙的木车吸引。车辕上雕刻着展翅欲飞的玄鸟,车轮裹着熟牛皮,行走时竟不闻半点声响。
“这是舜帝专为迎接贵客打造的乘舆。”老者微笑着解释,“请上车吧,陛下己在重华殿等候多时。”
车帘掀开的刹那,刘章仿佛踏入另一个世界。车厢内壁嵌着贝壳,在日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晕,座椅上铺着熊皮,柔软得像踩在云端。车缓缓前行,透过窗棂,刘章看到街道两旁的百姓皆面带笑容,孩童追逐嬉戏,田间农夫与耕牛配合默契,一派祥和景象。
重华殿坐落在城池中央,由青石砌成,飞檐斗拱间悬挂着青铜编钟。刘章下车时,编钟突然奏响,清越的乐声回荡在天际。殿门大开,舜帝身着玄色龙袍,头戴十二旒冕,正含笑而立。他面容和蔼,眼神却如深潭,让人望而生敬。
“远方的客人,欢迎来到有虞氏。”舜帝伸手相迎,声音低沉而温暖。刘章正要行礼,却被舜帝扶住:“不必多礼,今日只论情谊,不论尊卑。”
殿内早己摆满佳肴。青玉盘里盛着黄河鲤鱼,鱼身用葱丝、姜丝点缀,香气西溢;陶罐中煨着山鸡,汤汁浓稠如蜜;竹篮里的黍米饭粒粒,散发着新米的清香。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铜鼎中翻滚的羊肉汤,奶白色的汤汁上浮着枸杞、党参,蒸腾的热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药香。
“这是用九嶷山的野羊与三十味草药熬制的汤。”舜帝亲自为刘章盛了一碗,“尝尝看,可还合口味?”
刘章接过碗,滚烫的汤汁入口,醇厚的味道在舌尖散开,暖意顺着喉咙首抵丹田。他从未喝过如此美味的汤,忍不住连喝三口。
“好喝!”刘章赞道,“陛下,这汤是如何熬制的?”
舜帝笑着解释:“这汤需用文火慢炖十二个时辰,期间要不断撇去浮沫,加入新鲜药材。九嶷山的野羊肉质紧实,与草药相得益彰,不仅美味,还能强身健体。”
酒过三巡,殿外突然传来阵阵鼓声。舜帝起身,邀刘章来到殿前广场。只见数百名舞者身着五彩衣裳,手持羽毛,踏着鼓点翩翩起舞。他们的动作时而如鹰击长空,时而如鱼翔浅底,配合默契,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
“这是《韶》乐,是我命夔创作的。”舜帝望着舞者,眼中满是自豪,“乐声能通天地,教化万民。你听——”
乐声渐强,编钟、石磬、埙、笙齐鸣,汇成宏大的乐章。刘章只觉灵魂仿佛被乐声牵引,眼前浮现出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百兽率舞的景象。他从未听过如此震撼的音乐,不禁热泪盈眶。
“陛下,这乐声……”刘章哽咽道,“仿佛能让人看见万物生长,听见天地呼吸。”
舜帝点点头:“正是如此。乐者,天地之和也。通过音乐,百姓能感悟自然之道,懂得和谐相处。”
夜色渐深,宴席却未散。舜帝与刘章席地而坐,谈论治国之道、民生疾苦。舜帝说起自己如何任用贤能,如何推行五教,如何治理水患;刘章则讲述家乡的风土人情,百姓的生活状况。两人越聊越投机,仿佛相识多年的老友。
“治理天下,最重要的是得民心。”舜帝望着夜空,缓缓说道,“百姓如水,君主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唯有以仁德之心对待百姓,百姓才会真心拥护。”
刘章若有所思:“陛下所言极是。但如何才能知道百姓真正的需求?”
舜帝微笑着指了指广场角落:“你看那边。”
刘章顺着舜帝的手指望去,只见角落里立着一块木牌,上面挂满了百姓写的竹简。有人诉说家中困难,有人提出建议,有人表达对官员的不满。
“这是谏鼓谤木。”舜帝解释道,“百姓有任何想说的话,都可以写在竹简上,挂在这里。我每日都会派人查看,对合理的建议立即采纳,对百姓的困难尽快解决。”
刘章大为震撼:“陛下如此重视民意,难怪有虞氏如此繁荣昌盛。”
舜帝长叹一声:“繁荣来之不易。想当年,我初登帝位时,天下洪水泛滥,百姓流离失所。我派禹治水,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历经十三年,终于平定水患。还有皋陶、后稷、契等贤能之士,他们尽心竭力,辅佐我治理天下。没有他们,就没有今日的有虞氏。”
说到这里,舜帝的眼神变得坚定:“但治理天下,不仅要解决眼前的问题,更要为子孙后代谋福祉。我推行五教,就是希望百姓能懂得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我制定历法,是为了让百姓更好地耕种;我开辟道路,是为了促进各地交流。这些,都是为了让天下长治久安。”
刘章听得入神,心中对舜帝的敬佩又多了几分。他从未见过如此胸怀天下、心系百姓的君主。
“陛下,您的理想,定会实现。”刘章由衷地说。
舜帝拍了拍刘章的肩膀:“天下大同,是我毕生的心愿。但这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希望你回到家乡后,能将所见所闻分享给百姓,让更多人明白,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宴席结束时,己是东方既白。舜帝亲自送刘章到城门口,赠给他一卷竹简,上面记载着有虞氏的治国方略和《韶》乐的曲谱。
“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舜帝说,“希望它能对你有所帮助。”
刘章接过礼物,短短几天便领略了三皇五帝的风采,随即发动神力,又穿向另一个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