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楼酒店的名气很大,是七十二家正店之一。所谓正店,对普通人来说最好理解的就是正店可以自己酿酒,可以酿造只属于自己的独具特色的酒。
几人一走进潘楼,一个穿着体面的店小二立刻迎上来笑着打招呼:“欢迎杨管事大驾光临,您楼上请~“
祝龙和李厚福都装作很吃惊的样子看着杨基。
看到李厚福和祝龙的反应,杨基很满意,微微一笑转身对店小二说:“兰花间有人吗?”
“兰花间给您留着呢,杨管事请~”店小二笑着在前面带路。
“一会有人来找,就带过来。”杨基又对店小二说道。
“小人记下了,杨管事请~”
来到房间,这是个雅致的单间,墙上挂着字画,墙角高架上放着瓶插花。李厚福请杨基上坐,杨基谦让了一下也就坐下了。李厚福、祝龙坐下,杨基的随从在下首坐了。
店小二问吃点什么,杨基说上好的酒菜尽管上些来就是了。祝龙感觉这话熟悉的很,是好汉们的标准话术。
一会儿酒菜陆续上来,鸡鱼肉蛋全有,很丰盛。还有一坛“琼液”,这是潘楼独有的特色名酒。
李厚福站起来要给大家斟酒,杨基的随从忙抢过来说道:“还是我来吧。”说着给大家都倒满酒杯。
“李兄不要客气,这是我小兄弟,名唤季起。”杨基对李厚福说。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李厚福说。
“难得遇到既爱踢球,又爱故事的人,今天你我相识当满饮此杯。”杨基举起酒杯说道。
“好~,满饮此杯。”李厚福也举杯应道。
“李兄和祝小兄弟来尝尝这乳炊羊,是这潘楼的特色菜,做的很不错。”杨基指着桌上的一道菜说道。
“杨兄请~”
祝龙也不和他客气,夹了一块羊肉放在面前盘中慢慢品尝。嗯~肉嫩鲜美还带有浓郁的奶香味,而且没有羊肉的腥膻之气,好吃。
“我看李兄你们不像是本地人,不知你们……”杨基笑着看向李厚福。
“哦,我们是山东阳谷县人。来此是给城中供货的,庄中乡亲们做的手工活计都是由我们运来交给店家。”李厚福忙介绍道,“恰逢学堂放假,我和表弟祝龙就来东京长长见识,可巧遇到杨兄。”
“祝龙……,山东阳谷县……,莫不是作了《所见》的神童祝龙?”杨基好像想起了什么,忙问道。
“什么神童不神童的,都是别人瞎传的,《所见》确实是我写出来的。”祝龙说道。
“哎呀~闻名不如见面,祝兄弟果然神采异常,当满饮一杯。”杨基高兴的站起来举杯邀请。
“杨哥哥厚爱,小子年少不胜酒力,只此一杯,还望不要见怪。”祝龙也站起来举着酒杯说。传播速度也太“水浒”了吧,一个多月的时间这就要天下皆知了吗?大意了啊。
“哈哈,祝兄弟说的是,我欠考虑了。”杨基笑着说。
“请~”祝龙也不犹豫,一口喝尽杯中酒,嗯,有点像前世里饮料的味道。
“祝兄弟痛快~”杨基也饮尽杯中酒。
李厚福和季起陪着喝了一杯。
“前几天有人说山东阳谷县出了个神童,六岁能作诗,聪慧异常爱帮助乡里。不曾想今日就见到了,王爷要是知道了也会很高兴见你一面的。”杨基说道,“实不相瞒我叫杨基,是端王府的一个管事,负责给王爷找寻新鲜事儿。哈哈,之前不是有意隐瞒,还望海涵。”
“原来杨兄是王府管事,失敬失敬。”李厚福忙起来施礼。
“哈哈,来,吃菜~”杨基说,“祝兄弟可愿随我去觐见王爷,王爷一向喜欢结交能人异士。”
尼玛,没想到自己成了杨基的目标,失算啊。谁会想到一首诗会带来这么大的反响,大宋朝果然是文风鼎盛啊。 “多谢杨哥哥美意。只是小子一乡野顽童,懒散惯了,怕冲撞了王爷与杨哥哥脸上不好看呢。”祝龙忙起来说道,“其实这里有一个人杨哥哥引荐了,王爷一定会喜欢。”
“哦~?”杨基疑惑的看了看屋中所有人。
“我表哥李厚福,人送绰号‘凌波微步’,踢的一脚好气球,早就向往端王府的‘天下圆’蹴鞠社了。”
“哦~”杨基以手捋须看着李厚福。
这时门被推开,店小二进来说道:“杨管事,有人说找姓祝的,我带过来了,您看看……”
祝龙看到跟在后面的栾廷玉,忙说道:“是找我们的。”
杨基点头,店小二告辞离去。
栾廷玉进来递过来一个鼓鼓囊囊的包裹,季起警惕的看着。李厚福笑着接过来打开,里面是一个蹴鞠和一本书籍。
李厚福拿起书籍双手递给杨基:“杨兄请看,这就是我们刚才说的《聊斋志异》,请过目。”
杨基接过来细看,纸张泛黄,像是本老物件。封面上写着“聊斋志异”西个大字,旁边小字“蒲留仙 著 第一卷”。翻开来是聊斋自志: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再后面第一篇:考城隍:予姊丈之祖,宋公讳焘,邑廪生……
房中安静,只有不时的翻书声。祝龙和李厚福也不打扰,耐心的等待,季起更是一点动静都不发出。几千个字,没用多长时间就读完了。
“真是一本好书啊~”合上书本杨基赞道,“只这一本吗?我看上面写着第一卷……”
“目前只得了这一本。”李厚福说道,“我们会再去寻找,希望能得到更多吧。”
“嗯,一定要好好找寻,需要什么帮助李兄不妨首说。”
“只是偶然间获得,并无头绪。”李厚福为难的说道。
“唉~,可惜。”杨基把书放下,“李兄找到了一定要先告诉与我,定有厚报。”
“一定一定。”
去哪里再找第二卷,祝龙把前世看过的《聊斋志异》中记得的几个故事拼凑了一番,让祝万年润色了一下抄了一本,再想办法做旧,费了好写功夫的。
祝龙看杨基己经没有吃喝的意愿就说道:“福哥何不踢一脚气球让杨哥哥看看?”
李厚福听了去包裹里拿起蹴鞠看向杨基,“杨兄要不要看一看兄弟的拙技?”
“好吧,李兄不妨踢一番。”杨基也不好不看了。
李厚福拿着球走到门口宽阔处,撩起衣摆扎进腰间,把球一抛用脚稳稳接住了,那球在脚尖上滴溜溜旋转。
“彩~”祝龙喝到。杨基和季起点头微笑。
李厚福脚尖一弹,球飞起落在指尖。李厚福手臂微微下沉,球从右手指尖沿着手臂滚到肩背再到左手上。
“嗯~”杨基微微点头,“有点意思。”
李厚福手腕一翻球弹起,在两只脚、膝盖和肩膀上下翻飞,让人目不暇接。
“彩~!”杨基不由喝道,“不愧是凌波微步。”其实他也不知凌波微步是什么意思,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
“好了,福哥,再踢球要穿过房顶飞出去了。”祝龙适时叫住。
李厚福收了球,脸不红心不跳抱拳道:“献丑了~,让杨兄见笑了。”说着又对季起一礼。
“哈哈,李兄有此本领,待我回禀了,王爷定会欢喜。”杨基说道,转而又看向祝龙,“祝兄弟再考虑下,要不要觐见王爷?机会难得啊。”
尼玛还没忘记啊!有一本书和一个李厚福了还不满意,你这是有多贪心啊。嗯,还怕你不贪心呢。
“回杨哥哥,小子就不去惹王爷不高兴了,过两天就回去读书了,我还小呢。”祝龙抱拳道,“杨哥哥的好意小子谨记于心,定不敢忘。”
“哈哈,也好,来日方长~”杨基说道,“不知你们住在哪里?今天时候不早了,改日我再登门拜访。”
“我们住在第一甜水巷李家客栈里,静待杨兄大驾光临。”李厚福说道。
“那咱们今日就到此吧。”杨基说着站起来,“这本书我先借阅一下,回头还给李兄。”
“都听杨兄的。”李厚福等人也站起来。
祝龙看着满桌子的菜肴,才吃了多点啊,可惜了。
趁着大家往外走,李厚福看人不注意,把一个小包塞到杨基手中。杨基一愣随即收起,笑着往外走去。
到了楼下李厚福要付账,被杨基拦下:“到了京城怎么能让李兄破费,这顿理当我请。”杨基又对店里说道:“记我账上一并还。”
众人在店外分别,各自回自己住处。
回客栈的路上,王成像路人一样并过来。
“一切顺利,有事联系你们,不要妄动。”祝龙吩咐。
王成在下个路口分开和其他人汇合去了。
第二天。
“杨大哥,查过了,确实是来送竹席、斗笠之类货物的,送给了大相国寺街上的马家杂货。咱们府上也从那里买东西,我去问了,说送货的是阳谷县祝家庄的人,己经送了半年多了。”季起擦着汗说道,“没有发现什么可疑之处,他们三个人就在李家客栈住着,才来两天。”
“嗯,这样说来他们的身份没有问题。有没有查出那个李厚福出自哪家?”杨基问道。
“这个没有查出来,只知道是跟祝龙一起来的。”季起回道,“杨大哥,你说那个祝龙到底是不是那个神童?昨天忘记让他现场作首诗看看了。”
“应该是的,神童确实出自阳谷县祝家庄,这个对得上。还有他那个神情气度是学不来装不出的,只有天生的异人才能有那份超凡的神采。大宋朝好些年没出神童了,上一个是汪洙吧?听说九岁能出口成诗,可惜没见过。”
“那咱们要不要再去劝说一下?或是让王爷下个令……“季起献媚的说道。
“神童都是有脾气的,不要去找没趣了,结个善缘也是好的,神童会长大的,呵呵。”
“杨大哥说的是,那个李厚福呢?”
“嗯~”杨基伸手摸摸胸前挂的吊坠,那是个葫芦,质地晶莹剔透,应该是某种上等的玉制作而成。“我去禀告一下,由王爷定夺吧。”
“这事要不要给令尊说一声?”季起小心的问道。
“给他说什么,他又会嫌我多管闲事。”杨基不忿的说道。
端王府侧院书房中,说书人正在给端王赵佶讲话本,是昨晚杨基送来的书,只润色了第一篇。
杨基过来的时候,故事刚好到了尾声。
“……宋公自己记有小传,可惜兵荒马乱中没有存下来。这里的记载只是个大概而己。”说书人咳了一声,“王爷,今天的话本就讲完了。”
“嗯,还有点意思。”端王靠坐在椅子上闭着眼,旁边侍女端着水果,正拿着一颗葡萄送进他嘴里。另一个侍女拿着半人高的大蒲扇缓慢的扇着风。
“王爷,杨管事来了。”门口的侍女禀报道。
“好了你下去吧,”端王睁开眼说道,“这盘水果拿去吧。”
“谢王爷。”说书人从侍女手中接过盘子退出了书房。
“王爷,你听着还新鲜吧?”杨基进来问道。
“杨基啊,你这次出去总算带回来点新鲜事物,嗯,说吧,找我什么事?”端王一看杨基就知道有事要说,他有洞察人心的能力。
“呵呵,也不是什么大事,昨晚得到这本书的时候,同时遇到个踢气球的好手,那球好像用鳔胶粘在身上的一样,在手上、头上、脚上、背上来回飞,看的人眼花缭乱。”杨基把昨晚看到李厚福踢球的情景描述了一番,“哦对了,他还有个绰号‘凌波微步’,我也没弄懂什么意思,据说很厉害的意思。”
“哦~”端王的眼睛亮了,脸上露出感兴趣的神情。“那人在哪里呢,你带来了吗?”
“这不是没经过您的同意吗,我哪敢擅自作主张。”杨基忙说道,“今天一早我让人查了他的底细,没发现什么问题,这才来跟您汇报。”
“嗯,你做事越来越像你父亲了。”端王说道,“那就去把那人带来吧。”
“哎,都是您平时教的好。”杨基献媚的说,“人我己经让他不要走了,一会就带来见您。”
“嗯,真要有你说的这样好,我定会重赏。”端王悠悠说道,“若是欺骗本王也定不轻饶~”端王在府里的时候平日很随和,和杨基这样的亲信相处时没有一点架子。
“得令~!”杨基忙作势道,“保准让王爷高兴。”
“嗯,去吧。”端王打了个哈欠,“我乏了。”
注:《聊斋志异》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