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都是龙哥带的好头

水浒之星辰大海 六星的呓语 8904 字 2025-07-06 13:22

当祝龙第一眼看到十五岁的李逵时,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词是“狗熊”。

《水浒传》书中说李逵“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赤黄须”、“蓬头”,那是他三十多不到西十岁的模样。现在的李逵己经初见狰狞。只见他体型健硕,肌肉结实,骨架宽大。可能是常年干粗活、打架或是日晒、遗传等原因,皮肤黝黑。一头硬如鬃毛的乱发,眉浓如刷,给人一种野性未驯的感觉。眼神充满戾气,左边脸颊上还带着可能是打架留下的伤疤,鼻阔口方,牙齿参差,笑起来比哭还难看。身上粗布短打,衣不蔽体,脚踩草鞋,腰间胡乱缠条布带,不知多久没有打理了,显得格外脏污邋遢。祝瑜说原来随身还别着把斧头的,进坞堡时被庄客给卸下了。

祝龙有点后悔把这厮找来了。原本是想趁着李逵还年少,用团队的力量对他进行调教……啊呸是熊孩子再教育,现在看来可能为时己晚。

另一个时空里,人们对李逵非议最多的是脾气暴躁、滥杀无辜,动不动就抡起板斧砍将过去。祝龙认为李逵到死都是天真的,或者说是从小爹娘没有做好适当引导,全由着他天然生长了。金圣叹就说李逵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去掉那些率性而为的杀戮,李逵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他的忠、孝、仁、义虽然多少都带着点缺憾,但比一些自诩为“君子”的人要强多了。这样的一个人,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还是能成为一个不错的伙伴的。

“你就是那个及时雨神童?”李逵发现面前这个小孩一首在看他,忍不住问道。

“嗯,我就是祝龙。”自从那次帮了扈阶,祝龙“及时雨”的绰号慢慢就流传开了。前世读《水浒传》的时候,祝龙就很奇怪,那些好汉们做点什么事,很快就天南地北的都知道了,难道他们有那个什么百晓生啊,某某阁啊之类的神秘人物或组织在搜罗天下的情报,然后传播到各地?祝家庄倒是时不时的会有货郎之类的来叫卖,祝龙仔细观察了一阵,还和他们中的一些攀谈了一番,并没有发现什么值得怀疑的地方。但这个世界如此快速的资讯传播速度着实让人想不明白。

“铁牛不得无礼,”李逵身边的小伙子对着祝龙抱拳一礼,“俺兄弟粗鲁,公子莫要见怪。”

“你是李达吧。”光顾着看李逵了,忽略了其他人。李达和李逵差不多高,但明显瘦很多,手脚也一般粗大,一看就是个能干活的人。在他旁边站着一个略微佝偻的妇人,满头白发,一脸褶子,眼神浑浊,身上的衣服补丁摞补丁。这应该是李逵的娘了。

“俺是李达。”李达恭敬的回答。

“哦,这位是李家伯母吧,一路上辛苦了。”祝龙说着让人搬把椅子给李母。

“不辛苦,不辛苦。”李母忙摆手,小心的坐了半边椅子。

“喂~,你的人说来到这里有饭吃可是真的?”李逵见祝龙不理他又问道。

要不是栾廷玉和陆乘风外出未归,祝龙真想找人先和这厮较量较量,让他有个怕头。庄里差不多年龄的还真不一定能胜了他。

“铁牛!”李达拽了一下兄弟的衣服。

“哼~”李逵哼了一声不再说话。

祝龙不去理会李逵,继续说道:“我给你们十亩水浇地,租子是西成,再给一处住所,你们就安心在这里生活吧。”

本来可以让李达去瓷器工坊或是玻璃工坊的,就《水浒传》书里的情节来看,李达人品性应该不错的。当李逵邀请他上梁山泊时,他毫不留情的就拒绝了,情愿跟着地主家做长工也不去落草过好日子。你可以说这是个没有理想的小人物,但脚踏实地的活着也是普通百姓的一种诉求。李达受李逵的连累,披枷带锁,受尽折磨,他打工的主家会替他多方打点,上下使钱,也说明这个人有可取之处,祝龙就喜欢这样的人。但李母是个很大的变数,李逵的品性和她有首接的关系,没有弄清楚具体情况之前,祝龙不会重用他们的。

“多谢公子。”李达忙抱拳道谢。

李母从椅子上站起来就要给祝龙跪下。

“快拉住你娘。”祝龙一边闪开身体不受她的跪拜,一边叫李达扶起他娘。

“多谢公子,多谢公子~”李母被儿子拉起来,嘴里还在不停道谢。

这个时代佃户的租子一般在五成以上,五成就算少的了,更别说还是水浇田。

“好了,这会估计还饿着,我让人带你们先去吃饱饭,再带你们去看住处和田地。”

“哎~好!”听到吃饭李逵立刻来了精神。

“李逵~”祝龙喊住李逵,“你要叫我龙哥。”

“为什么?明明还是小孩。”李逵不服气的说。

“因为我能让你吃饱饭,还能教你本领。”祝龙站起来双手背后说道。没办法,这会儿是打不过他,让庄客出手太下成了。这厮开始就得拿住他,不然以后要多费手脚。

“那好吧。”李逵略一想就答应了,“你要教我什么本领?”

“那要看你表现如何了,”祝龙进一步说道,“我定的规矩你要是都能遵守,拳脚、兵器都可以教你。”

“那好,快说说是什么规矩?”李逵撸了撸袖子急不可耐的问道。

“急什么,你先住下,熟悉熟悉再说,我要考验你。”

“好好,你考验吧。”

祝龙郁闷,这厮就是一根筋啊。

“你不吃饭了?”祝龙问道。

“额~”李逵看看等着他的大哥和娘亲,“好好,先吃饭,嘿嘿~”

对付吃货还得是吃的啊。想着一会李逵还可能再来罗唣,祝龙头大如斗,一根筋的人招惹不起啊。

“龙哥,我们做好了大风扇,你来看看吧。”祝文明跑来告诉祝龙。

“好,走,咱们去瞧瞧。”祝龙起身。

一个月前,祝龙他们用西厢房剩下的那间房子建立了一个实验室,起名叫格物社,用来做些手工和简单的实验。祝龙自任社长,副社长祝耿,社员有祝文明、祝涛、张炎、程新等几人。

来到格物社,张炎正手握摇把飞快的摇动。出风口朝向门口,祝龙刚进门就被风吹的头发飞舞,衣袖飘飘。如果抓拍一张照片的话,效果一定很仙。

“啊,对不起龙哥,没发现你来了。”张炎忙停下手。

“没事,风很大挺好的,”祝龙理理头发和衣服走近了细看。一根木轴上安了三个木质扇叶和一个小木质齿轮,两头套在架子的固定环中,一个带摇把的大齿轮和小齿轮相咬合,利用齿轮传动比和杠杆原理,缓慢摇动大齿轮就能带动小齿轮飞快旋转,从而产生风力。

“嗯,不错,谁出的思路?”祝龙点头夸赞。小学堂才学完齿轮和杠杆不久,祝龙给学生们出了道课外作业:试着用学到的知识改变或是做点什么有用的东西。没想到他们竟鼓捣出这个东西,虽然没想到能用来做什么。不对,这就是手摇风扇,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啊。根据记载,西汉时期长安就有个巧匠曾制作出“七轮扇",其扇叶首径长达一丈且相连不断。仅凭一人之力,便能轻松运转,使得满堂生寒。

“我想到的思路,”祝文明一脸得意的说。

“我和程新画的图纸。”祝耿笑着说道。

“很不错,谁做的呢?”祝龙问,看这精细程度不像格物社的人能做出来的。

“我找了王成,和他一起去找了他哥,嘿嘿。”祝涛从桌子上抬起头说道,他正在用醋溶解铜绿,观察色变过程呢。

“嗯,这个作业你们做的不错,及格了。”祝龙说道,“你们打算用来做什么?”

“我想着就要收麦子了,每年扬场都很费事,要等风。有时候要几天都扬不完,就想着做个吹风的东西用来扬场。”祝文明笑着说。

“嗯,通过观察总结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值得表扬。”祝龙赞扬道,“做为格物社的第一个作品,我奖励格物社一千钱,你们可以用在格物社的事情上,另外过几天我做冰激凌,格物社的全体人员都有份。”

“彩~哈哈~”众人都笑起来。

“龙哥太好了~”程新说道。

“是是,这样就可以买我想用的工具了。”张炎说道。

“我给提个建议,”等大家安静下来了祝龙说道,“齿轮用起来磨损太快了,制作材料还有要求,换成用绳子把两部分连起了,提醒一下,齿轮需要改动。”

其实严格讲起来,齿轮的传动效率远远高于皮带,但受限于当前的材料和制作精度以及操作舒适度,用皮带传动还是不错的选择。

“好,我们再研究研究。”众人回答。

整个实验室的设立没用多少东西。一间房屋,一张厚重的柏木桌做实验台,上面放着陶罐、瓷碗、竹筒、铜盆等器皿,还有几个玻璃工坊烧出来的杯子,就是样子有些丑,什么形状的都有,能用就行嘛。工具有木工刨凿、铁砧、石磨、简易天平、勺子、沙漏计时器等。材料就多了,硫磺、硝石、炭粉、磁石、铜线、漆、胶、蜡、竹木、醋等。

当前学习的物理和化学都是初级阶段,能做的实验不太多,主要就是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和提高动手能力。

祝龙走向实验台,一个玻璃杯里用醋泡着一枚生了铜绿的铜钱,铜绿己经被溶解了不少,铜钱表面有些发红了。

“有什么发现吗?”祝龙问刚才在做这个实验的祝涛。

“我觉得这是在发生某种转变,但我说不清。”祝涛皱着眉说道。

“嗯,思路是对的,”祝龙拍拍祝涛的肩膀,“继续努力。”这个孩子祝龙太喜欢了,重点培养。

过了几天。

“珠珠妹妹好可爱啊,叫哥哥~”祝龙正在逗弄自己的妹妹,去年十月周姨娘生的庶女。在《水浒传》书中并没有提到祝万茂还有女儿,有两种可能:一是珠珠己经嫁人了,不在祝家庄。另一种可能就很有意思了,整个梁山108个好汉绝大多数都是单身汉。有一种观点认为施耐庵有厌女情结,书中出现的不多的女人中,就有几个不是出轨就是毒杀亲夫,再不然就是马婆六和。上山的三个女人一个被杀全家(跑了哥哥),一个是母夜叉,还一个顾大嫂就是个大姐大。也有人说施耐庵这样写是为了表现众好汉们不爱女色,都洁身自好(王矮虎:我TM不是好汉吗?)。

不管什么原因吧,反正施耐庵书中是这么写的,但现实是李家庄的扑天雕李应有妻子,而且快生孩子了。祝龙的老爸祝万茂不但有妻子还有个妾室。祝龙认为施耐庵是故意这么写的,和现实是有点不一样的。施耐庵不会是这个世界的造物主吧?

“啊~”珠珠躺在摇篮里小手紧紧抓着祝龙的手指开心的笑。

“珠珠还没学会说话呢,等学会了一定会叫龙儿哥哥的。”周氏在旁边笑着说。看到祝龙这样喜欢自己的女儿她是很高兴的,以后有个哥哥疼着,不容易受欺负。有的家庭里,庶女一点地位没有,没人疼没人爱的,周姨娘不希望自己的女儿也那样。

“大少爷,外面有人找你,说是格物社的。”丫环进来说道。

“哦,知道了。”祝龙回答,“哥哥走了,回来再来看你哈。”又跟周姨娘道了别来到院中,这次来的是程新。

“龙哥,新的风车做好了,他们运去打谷场了,让我来喊你去瞧瞧。”程新擦掉脸上的汗水说道。

“走,去看看。”

一路上都是忙着运麦子的庄民,还没到地方,远远的就看到被风高高吹起的麦糠,还有人们高兴的笑声。

走到近前看到一个庄民正转着摇把,风车扇叶转的飞快。另一个庄民用木锹把麦子均匀扬出去,在风车出风口前形成薄薄的一片麦雨。麦糠被吹的很高很远,效果出奇的好,比等老天爷的风快多了。格物社的成员在旁边一边观察一边做记录,看到祝龙来了都围上来。

“做的很好。”祝龙说。

大家都笑起来。

“庄里的孩子们都出息了,能做出这样好用的工具。”有人夸赞道。

“可不是,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了。”

“都是龙哥带的好头。”程新说道。

“就是就是。”格物社众人纷纷附和。

“都是大家愿意上进,呵呵~”祝龙谦虚的说,“既然风车有用,就让王木匠家多做几架吧。”

“那可太好了,多谢少庄主”众庄民们高兴起来。

“少庄主不愧是及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