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文官弹劾

崇祯任命锦衣卫的职位他们没有什么话可以说,任命宫里的太监他们也没话可说,但这总督他们还是可以争上一争,锦衣卫是朱兴明在背后指挥他们己经从自己的渠道知道了,朱兴明的做法就是与他们所有人为敌,朱兴明这人他们必须要弄死。

进来的大臣你一句我一句,在他们的言语中,锦衣卫己经成了摧毁大明的罪魁祸首,朱兴明守城有功也变成了居功自傲,没有了城破的危机后又到了文官嘴皮子的用武之地。

其中有不少大臣心里很清楚,李自成只是暂时撤退,大明算是苟延残喘,坚持不了几天的,这些人己经打算好了投降大顺,对大明有用的,有好处的他们都要破坏掉,以后他们在大顺就会有更多的筹码。

没有太多投降意愿的文官集团则是不允许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锦衣卫和朱兴明就是两者共同的目标。

崇祯听了表面没有什么反应,内心则是快气炸了,全部都是亡国之臣,都什么时候了,还在这打嘴炮,朱兴明做的这些他最清楚,让他更气的是抄家竟然抄出了那么多粮食和银子,他放下皇帝颜面让百官捐钱,才得到几个钱,一想起这个,他就想现在弄死那些家里有不少钱还不捐出来的官员。

朱兴明笑呵呵的拍了拍手,“不错,不愧是饱读诗书的读书人,各位说的我自己差点都信了,我原来这么厉害,原来我才是那个要推翻大明的人。”

户部尚书得到了内阁首辅的眼神示意,也站了出来,“敢问朱大人,查抄的粮食和银子为何没有进入户部?而是被你私自做主全部发放了出去,你可知道朝廷上下的官员都还没有发俸禄,有的官员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这些钱和粮食该怎么用应该在朝会上讨论后再交由内阁定夺,你的做法把朝廷法度放到了哪里?你这可是大罪,念你守城有功,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让你在诏狱里待着都是陛下的仁慈,也不会让将士们寒了心。”

“朝廷法度?陛下有旨,京师城防一切有我全权负责,至于官员俸禄,我相信有官员揭不开锅,那为何你们这些身居高位的官员看样子吃的都非常不错?一日三餐都管饱吧?陛下的饮食想必大家都知道,恐怕陛下吃的还没有你们吃的好,我倒是想问问你们的钱和粮食是从哪里来的?”

朱兴明的话让这些人脸色变换不断,朝廷上下哪个官员不贪?十个人中有就九个半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贪污受贿,只是没有人敢明着说出来,说出来那就是和所有的官员作对啊,这一点让他们都措手不及,关键是拉扯上了崇祯,他们确实比崇祯吃的好,那也不能当着崇祯面说出来啊。

内阁首辅魏藻德悄悄观察崇祯的脸色不对劲,没有任何犹豫就跪了下去,“陛下,苍天可鉴,老臣为官清廉,家里清贫,一日三餐都不能保证,更何况是顿顿能吃饱,陛下为大明省吃俭用,老臣怎敢胡吃海喝,老臣己经做好了决断,贼寇一日不败,臣就一日只吃一餐,全家老小都跟着臣吃一餐,节省下来的全部捐献给朝廷,以助我大明度过此难。”

魏藻德说的声情并茂,眼中还有泪水闪烁,要是放在以前,崇祯还真有可能信了,现在崇祯是一点都不信,说到吃饭,以前他没想过这一方面,他扫视了在场的大臣,气色都不错,比他好多了,一看就吃的不错,这魏藻德还在这里装的挺像样子。

有了内阁首辅魏藻德带头,不断有人跪下表示愿意捐钱捐粮,都拍着胸脯说是自己和魏藻德一样,都是省吃俭用剩下来的,各个都是请苍天辩忠奸的样子。

都是演技派,朱兴明有点同情崇祯了,要不是他是穿越过来的,知道这些人的真实嘴脸,他都要信了,这些个读书人太能演了,眼泪是说来就来。

一旁侍候的王承恩都快忍不住了,这些狗东西是什么德行他清楚的很,他小心的看了一眼崇祯,心里暗暗祈祷,皇爷可千万别信这些人的鬼话。

崇祯正好看到王承恩的眼神,一眼秒懂王承恩的意思,瞪了王承恩一眼,他有那么蠢吗?好在今天不用他这个皇帝来辩忠奸,一切都交给朱兴明,他就做个甩手皇帝。

看着崇祯不说话,他们不知道崇祯今天是怎么回事,和往常不太一样啊,以前使出这样的伎俩可以轻松拿捏崇祯。

看这些人表演的差不多了,朱兴明开始了自己的表演,“拿纸笔来。”

片刻后一个小太监拿来了纸笔,朱兴明拿着纸笔到了魏藻德面前,“首辅大人,看你家里清贫,把你的家底都写出来吧,让陛下好好看看你这个内阁首辅有多清廉。”

魏藻德不知道朱兴明是什么意思,这写多少还不是他随便写,这能看出来什么,他看向崇祯,想知道崇祯是什么意思,他好歹是内阁首辅,就算是朱兴明是总督,也不能说让他干什么就干什么,他百官之首的颜面还是要的。

崇祯轻轻点头,“爱卿就写吧,有多少写多少,朕相信你。”

崇祯都发话了,魏藻德拿起笔开始写了起来,很快他就写完了,对外的财产他记得很清楚,“请陛下过目。”

王承恩快步去过纸给崇祯看,崇祯扫了一眼,“爱卿果然清廉,看来是朱爱卿错怪你了。”

魏藻德又是磕头,“陛下圣明!”

朱兴明没有理他,示意王承恩把纸拿过来,他挨个让刚才哭穷还要捐款的人写下自己的财产,有了魏藻德的先例,他们没有什么犹豫,对外的财产他们都心里有数,不会超过朝廷发的俸禄。

朱兴明拿着手里的纸,“陛下,我大明的官员可真是清廉,臣接下来的做法可能有些不合礼法,但绝对是对大明百利而无一害,还请陛下恩准。”

崇祯没有丝毫犹豫,“朕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