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再见马总

京城,一栋高层CBD内,一个微胖的中年男子,拿着一盒磁带,敲门走进一间装修颇为豪华的办公室内。宽大的办公桌后面,一位大约三十几岁的地中海男子,正翘着二郎腿看报纸。

微胖中年招呼道:“黄总,今天很闲呀,来,你听听这个。”

黄总见是老同事,笑道:“老于,又找到什么宝藏了?”

“宝藏不宝藏的,你听了再说!”边说边把磁带放进桌上的录放机内。

随着音乐声响起,黄总越听越上头,不禁从老板椅上站了起来。

歌曲放完后,黄总眼巴巴的看着黄总,没有说话,他想知道黄总的评价。

黄总当然知道老于想知道什么,就说道:“歌好,曲好!”

老于从口袋中摸出磁带盒,默契的递了过去:磁带盒上有麒麟乐队的宣传照。

黄总翻来覆去的看着磁带盒,问道:“麒麟乐队?哪儿冒出来的!这个主唱好年轻呀!”

老于呵呵一笑,说道:“临安一家小公司,叫什么华丰的,我找朋友问了一下,麒麟乐队签他们公司不到三个月!”

“里边的歌曲都是乐队自已创作的!最重要的是---主唱陈立,今年才17岁!最最重要的是,里边最出彩的四首歌,都是主唱陈立创作的?”

“就是刚才听的《光明》《都选C》《你的答案》《栀子花开》!”

老于一口气说完!气都不喘一口。

“十七岁的创作型歌手?!”黄总一拍桌子,从办公桌绕出来!背着手,踱着步,在房子里走了两圈,又拿起磁带盒看了一阵。

“十七岁天才歌手,长得很有型,会乐器,嗯,亮点够多了!”

老于当然知道黄总在想什么,连忙提醒道:“歌,歌才是重点!”

“不错,歌写得是真好呀!曲子节奏感强,歌词积极向上,音色很有辨识度,噱头也足!再好好包装一下,绝对窦唯第二!”

“巧了不是,他也是职业高中在读!窦唯也是职业高中毕业!”于总想到巧合处,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这样老于,你最近抽个时间,去一趟临安,接触一下乐队和他们公司,问问价格!他们是新人,要价应该不高!”

老于知道黄总说的价格就是违约金。至于乐队,他一点都不担心,因为他们就是国内顶尖的唱片公司了。

老于告辞后刚走到门口,又被黄总叫住:“价格你自已掌握,以签下来为主!”

老于愣了一下,不确定的问道:“我自已掌握?”

“是的,二线以下都可以!”

黄总这话的意思,就是说黄总很看好这支乐队了,不,应该是很重视了。一支刚成立的乐队,现在也就十八线开外,国内的顶级唱片公司就愿意以二线明星的条件签约!老于觉得浑身一震。

大年初十二,临安还是个阴冷的天气。

曹总办公室,华丰副董事长杨立志坐在沙发上,一边抽烟,一边对曹总说道:“老曹,换个人而已,跟牛导说清楚了吗?怎么就不行呢?”

曹总心中一片无奈,又不得不说:“杨董,这事吧,牛导他说了不算!牛导说是上面的意思!”

“上面?那个上面?他当导演都说了不算?哄谁呢?”杨立志觉得就是曹向天在推脱!

起因是临安十五元宵晚会,临时要把麒麟乐队的《光明》加进节目里,公司固然大喜过望,这可是对他们这个小公司天大的好事。杨立志想把这个机会给杨旭,于是就到曹总这里来看看怎么狸猫换太子。结果这个曹总总是推三阻四的,让他有些莫名的恼火。

面对着杨董的质问,曹总只能耐心的解释道:“市宣传部的跟牛导通了气,是分管文化的副市长点名的《光明》!你想。。。对不?”

杨董还是不死心,问到:“你看能不能把麒麟乐队换成小旭去演唱这首《光明》呢?”

曹总心里直骂娘,真是个外行领导内行呀!只好一脸为难的说:“杨董,这首歌的版权不在公司,它是陈立写的,所以版权还在陈立那里,没有他的同意,杨旭就不能唱这首歌!”

“并且,市里的元宵晚会,这几年下来,咱们也就这一个独苗苗节目,不能因小失大呀。。。。”

话都说到这里了,杨立志也是个在牌面上跑的人,他权衡利弊之后,只好罢休,黑着一张脸,走出办公室。

但他没有回去,反而去了一趟制作部,找卜经理,问问版权的事。

曹总在办公室苦笑良久,才吩咐联系麒麟乐队,通知他们准备参加市电视台的元宵晚会!现在只有三天的排练时间了,必须马上去电视台报到去。

坐在前往电视台的车上,刘健兴奋的说道:“兄弟们,咱们也能在电视上露脸了!万里长征,终于前进了一大步!”

可能只有经历过九十年代的人,才会对当时上电视是个什么概念有直观的理解。

排练厅中,牛导对麒麟乐队的到来非常的热情,不知道是不是打过招呼的缘故。

乐队的乐器都是自带的,用着顺手,而且《光明》也是乐队演出最多的歌曲。因此,克服上电视而引起的紧张反而比排练更重要,毕竟,这是他们荧幕首秀。

上电视直播也比商演有更加严格的要求,比如音准就必须控制在最小范围,这非常考验麒麟乐队平时的默契和基本功了。

就算陈立是个大心脏,也不由得有些忐忑。

虽然接政府的活没有费用,只有点补贴。但乐队以前所未有的认真,排练起来。

只是他们的动静有些大,引得其他排练节目的人们频频瞩目。

一位青春靓丽的女舞蹈演员用胳膊顶了顶旁边另一位,悄声说道:“看,那个主唱长得好靓”

同伴回头看了看她:“把你的哈喇子擦一擦,都快掉地上了!咋地,你还想老牛吃嫩草呀!”

女演员:“能吃上一口也行呀,这嫩草还带水珠呢!你不想吃?”

同伴:“我怀疑你在开车,但我没证据。”

这时,就听见领队的一声怒吼:“何晓玲,李晴晴,不许交头接耳,给我认真点练!”

两人一缩脖子,再不敢言语。

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还专门派了人过来,指导他们怎么走位,怎么配合摄像机等等。让他们倒是收获了一堆经验。

事无巨细,真是个磨人的活。难怪春晚需要准备几个月!

排练的第二天,电视台又给乐队送来演出服-----陈立的衣服是一身亮片。陈立吐槽:好老土!

其实乐队他们还好一点,其他节目的服装道具,在陈立看来,更加“惨不忍睹”。没有最土,只有更土。

倒是一起排练的还有不少老一辈艺术家。陈立仗着自已年纪小,说话又好听。让老艺术家们起了提携后辈的心思。便给了陈立不少“指导”。虽然很多不合时宜,让陈立当了耳旁风,但态度绝对是端正的!

想指导就指导呗,恭恭敬敬听就行了,又不少块肉。

元宵晚会的会场足够大,几百平的大厅,有座位,有桌位。布置得流光溢彩。

九点开始的元宵晚会,和其他的晚会没有本质的区别,基本上是一个套路。

当主持人念到麒麟乐队名字的时候,陈立深吸一口气,从容的走上舞台。

熟悉的音符响起,陈立本能的拨动琴弦,有些不安的心,竟然一下子平静了下来。

在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里,陈立不光废寝忘食的学习音乐,更是沉浸其中,这是他的兴趣所在。努力结出了果实,今天终于迈入了舞台中央。

而陈立的心中,反而没有了舞台,也没有了上千的观众,只剩下《光明》。

直到台下响起如雷般的掌声,陈立才好像刚刚清醒过来一般。谢幕的时候,陈立瞥见很多人,从椅子上站起来鼓的掌!

到了后台,乐队几人终于憋不住心中的激动,“嗷”的一声,抱在一起,又唱又跳,把周围的人吓了一跳。直到牛导也过来,祝贺乐队表演的很成功。

好一会才平静下来,这时,一位工作人员走过来,告诉陈立,一位先生要见他。陈立很疑惑,是谁要见他呢?

“马总!您今天也来啦!”陈立又惊又喜,在会客厅中,等待陈立的居然是马总!

两人握手后,马总解释道:“我也是企业家协会邀请来参加元宵晚会的,本来没打算来,但看到节目单上有你们的节目,就过来了!”

陈立也不知道马总说的是不是真话,但这话听着就让人受宠若惊:“感谢马总厚爱!”

马总接着说:“我很喜欢《光明》《你的答案》,你们的专辑我也买来经常听,现在我的办公室里的音响,还循环播放这两首歌呢!”

马总说话就是好听,陈立都有些汗颜了:“马总喜欢就好,那是我们的荣幸呀!”

马总又聊起陈立写这几首歌的历程和心境。陈立毫不犹豫的把自已的出身和现状,一一讲出。并说:“也许,就是这样的经历,才让我写出这些歌,是想给自已鼓励的同时,希望也能鼓励到别人!”

“不过,马总喜欢这些励志的歌曲,莫非也是有原因?”

马总哈哈大笑,说道:“陈立,你猜得没错,我们公司现在刚起步,也遇到些失败和挫折。不过,正如你歌中唱到的,相信光明就在远方嘛!”马总还是一如既往的自信。

两人越谈越投机,直到乐队其他人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两人才“依依惜别”。

最后,马总握着陈立的手道:“希望你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歌曲,鼓励人们走出黑暗,走向光明!”

陈立连连点头:“会的会的!我也祝愿马总事事顺心,大展宏图!”

元宵节后,尤其是晚会的播出,临安的大街小巷,开始飘出麒麟乐队《光明》的歌声。并开始向周边城市蔓延。

音像店也开始挂上乐队的海报,磁带,CD 的销量开始节节攀升。

麒麟乐队在公司月中结账的时候,从公司拿到上个月每人三万多的税后工资和分红。可以预计,这个月的将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1999年,麒麟乐队倒是过了一个肥年。

到了三月惊蛰,麒麟乐队又接到省电视台的戏曲类节目《五月花香音乐会》的邀请,参加节目的录制。

这档节目以播放港澳台流行音乐为主,虽然不是黄金时间段,但好歹也是省级,受众可比市台大得多。当然,也得益于《光明》的反响不错,又是本地乐队。

这期节目基本搞成了麒麟乐队的专场,不但播放了《光明》,其他如《都选C》等几首歌也一起播出。估计是电视台看他们的费用要得不高,现场演出也比播放明星的MTV有感觉,这让麒麟乐队都唱嗨了。

乐队也借此契机,走出临安,走向浙省!

谁也想不到的是《都选C》却意外走红,并在各个学校中迅速流行起来。很多差生在被老师批评后,会单曲循环这首歌,倒是让不少学生走出阴影,走向“光明”!

自此,麒麟乐队商演不断,开始迎来忙碌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