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归校·远行,离别前的温暖与暗涌的嫉妒

野花暗香 爱吃豆包的傻姑娘 6248 字 2025-07-09 07:12

夏末的傍晚,张家小院里飘着新棉花的清香。李秀英盘腿坐在炕上,粗糙的手指捏着银针,在红底白花的被面上穿梭。恩赐坐在她对面,帮着牵线,两人借着煤油灯的光,一针一线地缝着新被褥。

"妈,这棉花真软。"恩赐轻轻摸着蓬松的被芯,指尖陷进去,又弹回来。

"那是,特意去镇上弹的新棉花,比旧被子暖和多了。"妈妈李秀英笑着,眼角挤出几道细纹,"北京冬天比咱家要冷一些,你去那么远的地方上学,妈寻思着可不能冻着俺闺女。"

恩赐低头,看着母亲手背上晒出的斑和常年干农活留下的茧子,心里一酸:"妈,等我毕业了,一定接你和爸爸去城里住。"

李秀英手上的针顿了一下,眼眶微红:"傻妮儿,爸妈在村里住惯了,哪儿都不去。你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比啥都强。"

恩赐抿着嘴,点点头,又想起什么:"对了,妈,我走了以后,你别再一个人扛麦子了,让爸雇个人帮忙,或者等我两个弟在长大点……"

"知道啦,知道啦!"李秀英笑着打断她,"你呀,还没走呢,就开始操心了。"

恩赐也笑了,但心里还是放不下:"还有,你和爸的腰不好,你一定记得提醒他别逞强,犁地的时候慢点……"

"行啦,你爸爸倔着呢,我说了也不听。"李秀英摇摇头,又穿了一针,"倒是你,去了北京,人生地不熟的,可得照顾好自己。钱够不够?学校虽然免了学费,但吃饭、买书总得花钱……"

"够的!"恩赐赶紧说,"学校奖励了六千,我留两千给家里,剩下的够用。"

"不行!"李秀英立刻板起脸,"那钱是给你上学的,家里再穷也不能动你的学费!"

"妈——"恩赐还想争辩,李秀英己经瞪了她一眼:"再提这个,妈可生气了!你去那么远的地方上学,妈心里一点也舍不得你去…………"

恩赐只好乖乖闭嘴,低头继续牵线。

窗外,张大山蹲在院子里编竹筐,听着屋里娘俩的对话,嘴角微微上扬。

第二天一早,恩赐刚起床,就看见张大山从镇上回来,手里拎着个布包。

"妮儿,试试。"他抖开一件浅蓝色的连衣裙,布料不算高档,但胜在干净清爽。

恩赐愣住了:"爸……"

"你妈说,去大城市,不能穿得太土气。"张大山难得地笑了笑,"爸不会挑,就让店里闺女帮忙选的。"

恩赐眼眶一热,接过裙子贴在身上比了比:"好看!"

李秀英从厨房探出头,擦了擦手上的水:"你爸昨晚上偷偷跟我说,怕你在城里被人笑话,非要给你买新衣裳。"

张大山咳嗽一声,假装没听见,转身去院子里继续编筐。

恩赐抱着裙子,心里暖得发烫。

中午吃饭时,李秀英又拿出一个布包,里面是崭新的牙刷、牙膏、毛巾,甚至还有一小瓶雪花膏。

"妈听说城里姑娘都用这个抹脸,你也带一瓶,别让人笑话咱乡下人糙。"

恩赐哭笑不得:"妈,清华是去读书的,又不是比谁打扮得好看。"

"那也得体面!"李秀英固执地说,"咱家妮儿这么争气,不能让人看低了!"

恩赐不再反驳,乖乖把东西收进包里。

傍晚,恩赐去村口小卖部买针线,路过贾富贵家门口时,听见里面传来摔碗的声音。

"……显摆什么!不就是个破大学吗?"贾富贵的声音又粗又哑,"我看她能得意多久!"

"你少说两句!"王翠花压低声音,"让人听见……"

"听见怎么了?!"贾富贵嗓门更大了,"她张家闺女考上清华,我儿子连高中都没读完!凭什么?!"

恩赐脚步一顿,心里一阵发冷。

贾金宝自从劳教所出来后,整天在镇上鬼混,贾家越发败落,村里人提起他们,都是摇头叹气。而恩赐的每一次成功,都像一记耳光,狠狠抽在贾富贵脸上。

她加快脚步离开,可刚走几步,就听见身后"砰"的一声,贾富贵踹开门,阴沉地盯着她的背影。

"张家的丫头!"他忽然喊了一声。

恩赐站住,慢慢转身:"贾叔,有事?"

贾富贵眯着眼,冷笑:"听说你要去北京了?"

恩赐点点头,没说话。

"哼,别以为考上大学就了不起了!"贾富贵啐了一口,"城里人精着呢,你一个乡下丫头,去了也是让人瞧不起!"

恩赐深吸一口气,平静地看着他:"贾叔,读书不是为了让人瞧得起,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明白。"

贾富贵一愣,随即脸色更加难看:"少在这儿装文化人!我告诉你,别太得意,小心乐极生悲!"

说完,他狠狠摔上门,留下恩赐站在路边,心里一阵发寒。

恩赐考上清华的事,早就在村里传开了。这几天,不断有邻居来张家串门,有的带几个鸡蛋,有的送一包红糖,还有的干脆塞几块钱,说是给恩赐路上买点吃的。

"秀英啊,你家妮儿真是出息了!"隔壁王婶拉着李秀英的手,满脸羡慕,"咱村多少年没出过清华的大学生了?"

李秀英笑得合不拢嘴,嘴上却谦虚:"都是孩子自己争气,我们也没帮上啥。"

"哎,你可别这么说!"王婶拍拍她,"恩赐从小懂事,谁看不出来?比某些人家的混小子强多了!"

她故意提高了嗓门,眼睛往贾家方向瞟了瞟。

贾富贵正好蹲在门口抽烟,听见这话,脸色铁青,"啪"地摔了烟头,转身进屋。

众人对视一眼,心照不宣地笑了。

离恩赐出发还有三天,村里突然来了两个镇上的干部,说是要"核实贫困生资格"。

"有人举报,说你们家不符合贫困标准。"其中一个干部皱着眉,"说你们最近买了新被子、新衣服,还收了村里人的礼。"

张大山脸色一变:"谁举报的?"

干部摆摆手:"这个不能说,我们就是来核实一下。"

李秀英急了:"同志,我家妮儿是保送生,学费全免的,学校奖励的钱我们一分没动!新被子是给孩子上学带的,衣裳也是怕她去城里被人笑话……"

恩赐站在一旁,心里明镜似的——除了贾富贵,没人会干这种事。

她深吸一口气,走上前:"叔叔,这是我的录取通知书和学校发的奖励证明,您可以看看。"

干部接过文件,仔细看了看,脸色缓和下来:"哦,原来是保送生,那没问题了。"

待他们走后,李秀英气得首抹眼泪:"这贾富贵,怎么这么缺德!见不得别人好!"

张大山沉默地抽着旱烟,半晌才说:"别理他,咱家行得正,不怕人使绊子。"

恩赐点点头,但心里隐隐不安——贾富贵不会这么轻易罢休的。

果然,第二天,村里开始有流言,说恩赐能考上清华,是因为"有门路",甚至有人暗示她和学校老师"关系不一般"。

这些话传到张家耳朵里,李秀英气得浑身发抖:"他们怎么能这么污蔑人?!"

恩赐咬着唇,强忍眼泪:"妈,别理他们,清者自清。"

出发这天,天还没亮,李秀英就起来煮了一锅鸡蛋,蒸了馒头,还特意炒了一罐辣酱,让恩赐带着路上吃。

"北京的东西贵,能省一点是一点。"她絮絮叨叨地装包,"到了记得给家里写信,别舍不得花钱……"

张大山默默地把恩赐的行李绑在自行车后座上,准备送她去县城坐车。

恩赐站在院子里,看着这个生活了十八年的家,突然鼻子一酸。

"爸,妈,我走了。"她声音哽咽,"你们……保重身体。"

李秀英一把抱住她,眼泪终于掉下来:"妮儿,好好读书,别惦记家里……"

张大山别过脸,使劲眨了眨眼。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一阵嘈杂声。

"恩赐!等等我们!"

恩赐抬头,看见徐婷婷和周媛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手里还提着个布包。

"你们怎么来了?"恩赐惊讶地问。

"当然来送你啊!"徐婷婷一把抱住她,"别忘了,咱们可是说好的,将来北京见!"

周媛温柔地笑着,递过布包:"这是我和婷婷给你准备的,路上看。"

恩赐打开一看,是一本相册,里面全是她们高中三年的合影,还有吴志强写的一张字条:

**"清华园见。——吴志强"**

恩赐的眼泪终于落了下来。

远处,贾富贵站在自家门口,阴沉地看着这一幕,拳头攥得死紧。

而更多的村民,则站在路边,笑着向恩赐挥手:

"恩赐,好好学啊!给咱村争光!"

恩赐抹了抹眼泪,用力点头。

晨光中,父亲的自行车载着她,缓缓驶向村口,驶向那个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