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徽墨疑云

黄册匠1 八千二 3446 字 2025-06-30 02:07

苏州城己如龙潭虎穴。枕波阁的名字和火生画出的妇人特征,如同两道炽热的烙印,灼烧着张世安的心。他必须立刻返回南京!但肩头的伤口还在渗血,火生也受惊过度,需要休整。更重要的是,陆铮交代的任务还有一半未完成——追查徽墨!

在苏州多留一刻,危险就多一分。但张世安深知,那批与残纸上墨迹相同的徽州老坑松烟墨,很可能是另一条指向幕后黑手的线索,甚至可能与枕波阁有关。

他决定冒险速战速决。

翌日清晨,张世安用布条将火生牢牢绑在自己背上,用宽大的旧袍子罩住两人,戴上斗笠,遮住大半面容。他忍着肩伤,抱着火生如同抱着最后的希望,走进了苏州城最大的文玩市场——文庙附近的书画街。

这里墨香与铜臭交织,真假难辨。张世安警惕地留意着西周,专找那些挂着“徽墨”、“老墨”招牌的大铺子。

他故技重施,自称是南京某位喜好收藏的致仕官员家的管事,奉主人之命,寻购陈年的徽州老坑松烟墨,要“乌黑发亮,带松脂香和冰片凉意”的上品,并且特别说明,主人听闻南京城里某位显贵(他故意含糊其辞)新得了一批此等好墨,用于重要文书,效果极佳,故慕名而来。

前几家铺子掌柜要么拿不出符合要求的陈年老墨,要么对“南京显贵大量采购”之事语焉不详。

首到他走进一家名为“松烟斋”的老店。店主是个精瘦的老者,姓吴,眼神透着商人的精明。听到张世安的要求,尤其是提到“南京显贵大量采购”、“用于重要文书”,吴掌柜的眼神闪烁了一下。

“老坑松烟,带冰片凉意?”吴掌柜捻着山羊胡,“这种墨,存世量少,价格不菲啊。客官要多少?”

“先看看货。”张世安不置可否,“掌柜的,不瞒您说,我家主人也是听说了南京那位大人府上用此墨写的文书,墨色沉厚,历久弥新,才动了心思。不知掌柜的可知,是哪位大人府上如此雅致?用的又是哪家作坊的墨?若能告知,引荐一二,我家主人必有重谢。”

吴掌柜打量着张世安,似乎在判断他话里的分量。他慢悠悠地转身,从货架深处取出一个紫檀木小盒,打开。里面是一锭乌黑发亮、形制古朴的墨锭,果然散发着一股沉郁的松脂香气和隐隐的冰片凉意,与残纸上的墨味极其相似!

“客官请看,这才是真正的老坑松烟,徽州歙县李家作坊的祖传手艺,如今传人凋零,一年也出不了几锭。”吴掌柜颇为自得,“至于南京那位大人……”他压低了声音,带着一丝神秘,“老朽倒是听一位专跑南京的墨商朋友提过一嘴。说是去年秋冬之际,南京户部钱粮师爷府上的一位管事,拿着条子,一口气从他手里收走了二十锭这样的老墨!出的价比市价高出三成!说是府上贵客喜欢,要写要紧的东西用。”

又是钱师爷!

而且时间点——去年秋冬之际!正是“飞诡”痕迹被发现、提前大造旨意下达、黄册库大火发生的前后!这绝非巧合!

“钱师爷?”张世安装作惊讶,“他一个师爷,如此风雅?”

“嘿,客官这就有所不知了。”吴掌柜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钱师爷背后是谁?那可是户部手握实权的赵侍郎!赵侍郎雅好文墨,收藏古玩字画在南京是出了名的!钱师爷收这墨,八成是投其所好,或者……就是替赵侍郎办的差事!”

赵侍郎!

户部实权人物!

这个名字如同一道惊雷,劈开了张世安心中最后的迷雾!

周主簿的“上面”是钱师爷,钱师爷的背后是赵侍郎!枕波阁、青铜碎片、老坑松烟墨、黄册“飞诡”、纵火焚库……所有的线索,最终都指向了这个位高权重的户部侍郎!

巨大的震惊和寒意瞬间席卷了张世安!他感觉手脚冰凉。对手的层级之高,权力之大,远远超出了他最初的想象!这己不是简单的库吏舞弊,而是涉及朝廷大员的惊天巨案!

“原来如此……多谢掌柜解惑!”张世安强作镇定,买下那锭墨作为掩护,匆匆离开了松烟斋。

走在熙攘的街道上,张世安却感觉如坠冰窟。赵侍郎!这个名字像一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他抱着火生,只觉得怀中的孩子重逾千斤。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足以只手遮天的庞然大物!

火生似乎感受到了他剧烈的心跳和压抑的恐惧,伸出小手,轻轻碰了碰他受伤的肩头,眼中充满了担忧。

张世安低头看着火生清澈却带着恐惧的眼睛,心中那股保护孩子的执念再次压倒了恐惧。他深吸一口气,眼神重新变得坚定。

“火生,我们回家。”他低声道,“回南京!爹答应你,一定让害你的人,付出代价!不管他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