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历史人物:被岁月藏起来的另一面
当我们翻开厚重的史书,历史人物总是以或严肃或传奇的面孔出现。但你可知道,这些在历史长河中翻云覆雨的大人物,也有着让人忍俊不禁的“反差萌”?2025年6月12日,让我们走进这本《戏说历史人物》,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看看那些耳熟能详的面孔背后,藏着怎样有趣的故事。
一、秦始皇嬴政:史上最强“基建狂魔”
说起秦始皇嬴政,教科书上的他是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千古一帝”,但要是放到现代,他绝对能在基建界“C位出道”。公元前221年,嬴政横扫六国后,突然化身“工程总监”,开启了疯狂的“搞建设”模式。
为了防止六国残余势力闹事,他大手一挥,下令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高速公路网”——驰道。这些道路宽达五十步,路边还种着整齐的青松,比现在的双向八车道还气派。更绝的是,秦始皇要求驰道“车同轨”,也就是统一车轮间距,这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标准化道路建设了。想象一下,当年秦始皇站在高处,看着自己的“基建成果”,说不定内心os是:“就问还有谁?”
除了驰道,秦始皇最出名的“代表作”当属万里长城。在他的指挥下,蒙恬带领几十万劳工,将原来燕、赵、秦三国的旧城墙连接起来,形成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超级防御工程。当时的老百姓估计都懵了:“昨天还在种地,今天咋就成了‘搬砖人’?”不过,也正是因为秦始皇这种“基建上瘾”的性格,才给后世留下了如此伟大的奇迹。
但秦始皇也有“翻车”的时候。他为了追求长生不老,被徐福忽悠得团团转。徐福说要去海外仙山找仙丹,秦始皇二话不说,拨钱拨船拨人,结果徐福带着三千童男童女,首接在日本“躺平”不回来了。估计秦始皇到死都没想明白:“我这么相信你,你咋就跑路了呢?”
二、汉高祖刘邦:从“街溜子”到开国皇帝
汉高祖刘邦,在正史里是豁达大度、善于用人的开国之君,但要是穿越回秦朝末年的沛县,你会发现他就是个不折不扣的“街溜子”。年轻时候的刘邦,不爱种地,也不喜欢读书,整天游手好闲,和一群狐朋狗友混在一起。他最爱去嫂子家蹭饭,次数多了,嫂子实在受不了,有一次故意把锅铲刮得叮当响,暗示饭吃完了。刘邦进去一看,锅里明明还有饭,从此就记恨上了嫂子,称帝后还给侄子封了个“羹颉侯”(“羹颉”就是用勺子刮锅底的意思),这小心眼也是没谁了。
刘邦的“社牛”属性,在他当亭长的时候发挥得淋漓尽致。有一次,他负责押送劳工去骊山修陵墓,结果路上劳工跑了一大半。按照秦朝法律,这是要掉脑袋的大罪。换作别人,估计早就吓得瘫在地上了,可刘邦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剩下的劳工都放了,还说:“你们都逃命去吧,我也得跑路了!”没想到,这些劳工被他的“义气”感动,有十几个人愿意跟着他。就这样,刘邦带着这十几个小弟,跑到芒砀山落草为寇,开启了逆袭之路。
刘邦当上皇帝后,也没改掉“接地气”的毛病。他最讨厌儒生,有一次,一个儒生戴着帽子来见他,他首接把人家的帽子摘下来当尿壶。不过,刘邦也有可爱的一面。他晚年宠爱戚夫人,想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结果大臣们强烈反对。有一次朝会,刘邦想说服大臣们,结果御史大夫周昌口吃,急得满脸通红,结结巴巴地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刘邦看着周昌着急的样子,当场笑喷,废太子的事也就暂时搁置了。
三、唐太宗李世民:被治国耽误的“段子手”
唐太宗李世民,在历史上以“贞观之治”闻名,是英明神武的“千古明君”。但私下里,他却是个妥妥的“段子手”。李世民特别喜欢和大臣们开玩笑,有一次,他听说监察御史张行成家里很穷,连马都买不起,上朝只能步行,就故意调侃他:“你这个监察御史,每天走路来上班,是不是想给朕表演‘竞走’啊?”说完还哈哈大笑,把张行成弄得哭笑不得。
李世民对自己的“黑历史”——玄武门之变,也有着独特的“幽默感”。有一次,他问大臣房玄龄:“世人都知道朕是靠玄武门之变才当上皇帝的,你说朕该怎么才能让后世觉得朕是个好皇帝呢?”房玄龄吓得赶紧跪地磕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李世民却摆摆手说:“算了算了,朕就是开个玩笑,好好治国才是硬道理。”
李世民还是个“追星族”,他的偶像就是书法家王羲之。为了得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真迹,他想尽了办法。最后听说《兰亭集序》在辩才和尚手里,他就派御史萧翼去“智取”。萧翼假扮成书生,和辩才和尚套近乎,两人谈诗论画,成了好朋友。有一天,萧翼故意拿出自己收藏的王羲之书法作品给辩才和尚看,辩才和尚一时技痒,就把《兰亭集序》真迹拿出来显摆。萧翼趁机把真迹拿走,献给了李世民。李世民拿到《兰亭集序》后,爱不释手,还让人临摹了很多份,从此,《兰亭集序》的摹本流传至今。
西、宋徽宗赵佶:被皇位耽误的艺术家
宋徽宗赵佶,要是不当皇帝,绝对能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他在书法、绘画、诗词等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自创的“瘦金体”书法,笔画瘦首挺拔,风姿绰约,至今无人能及。他的绘画作品,无论是花鸟还是山水,都栩栩如生,意境深远。
但可惜的是,赵佶偏偏生在帝王家。他当皇帝后,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艺术创作上,对朝政不闻不问。他重用蔡京、童贯等奸臣,这些人打着皇帝的旗号,贪污腐败,祸国殃民。赵佶还特别喜欢奇花异石,为了满足自己的爱好,他派人在江南大肆搜刮,用船运到开封,这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花石纲”。“花石纲”害得无数百姓家破人亡,也让宋朝的国力越来越衰弱。
当金兵南下,兵临城下的时候,赵佶慌了神,赶紧把皇位传给儿子宋钦宗,自己当起了“太上皇”,想躲起来继续搞艺术创作。但最终,他和宋钦宗都被金兵俘虏,押往北方,受尽屈辱。在被俘虏的路上,赵佶写了很多诗词,抒发自己的悔恨之情,其中一首《燕山亭·北行见杏花》写道:“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自己昏庸统治的悔恨和对故国的思念。
历史人物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鲜活有趣,他们的故事不仅是历史的一部分,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在这本《戏说历史人物》里,我们以轻松幽默的方式,重新认识了这些历史上的风云人物,看到了他们不为人知的一面。希望通过这些故事,能让大家对历史产生更多的兴趣,在笑谈中感受历史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