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北平城在经历了一夜惊心动魄的激战之后,终于迎来了黎明的曙光。清晨的阳光努力穿透稀薄的晨雾,洒在满目疮痍的战场上。积雪被鲜血染成了斑驳的暗红色,横七竖八的尸体、折断的兵器以及破碎的战旗,无声地诉说着昨夜战斗的惨烈。
李广站在城楼上,望着城外这一片狼藉,心中五味杂陈。一夜未眠,他的双眼布满了血丝,但眼神依旧坚定。昨夜成功击退匈奴的夜袭,让右北平城暂时获得了喘息的机会,然而他深知,这只是暴风雨前短暂的平静,匈奴必定会卷土重来,而且报复会更加猛烈。
“大人,此次多亏了您的妙计,让匈奴无功而返。”公孙勇走上城楼,一脸敬佩地说道。虽然他也疲惫不堪,但胜利的喜悦还是洋溢在脸上。
李广微微点头,说道:“这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将士们和百姓们都功不可没。不过,我们不能因此而放松警惕,匈奴不会善罢甘休,我们要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尽快恢复城防,补充物资,安抚百姓。”
公孙勇应了一声,又说道:“大人,昨夜一战,我们虽然打退了匈奴,但自身也有不少伤亡,城中的箭支和投石所剩不多,城防多处受损,恐怕难以抵御匈奴下一轮的进攻。”
李广眉头紧锁,心中明白公孙勇所言非虚。他望着城外,思索片刻后说道:“传令下去,组织百姓收集战场上的箭支,能修复的尽快修复。同时,安排工匠加紧制造新的箭支和投石。至于城防,发动全城军民,先将破损严重的地方进行简单加固,确保能暂时抵挡匈奴的攻击。另外,安抚好伤亡将士的家属,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怀。”
公孙勇领命而去,迅速组织人手执行李广的命令。城中一时间忙碌起来,百姓们在士兵的带领下,纷纷投入到战后的重建工作中。大家分工明确,有的清理战场,收集兵器和物资;有的搬运石块和木材,修补城墙;还有的照顾受伤的士兵,为他们送去食物和药品。
李广走下城楼,来到城中,看着军民们忙碌的身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深知,在这艰难的时刻,军民一心是右北平城能够坚守下去的关键。他走到一群正在搬运石块的百姓身边,说道:“乡亲们,大家辛苦了!这次多亏了大家的支持,右北平城才能保住。但匈奴还会再来,我们还不能松懈。”
一位老者停下手中的活,说道:“李将军,您放心,我们都听您的。只要能保卫家园,再苦再累我们也愿意。”其他百姓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李广感激地看着大家,说道:“有你们这样的百姓,是右北平城之幸,也是大汉之幸。等击退了匈奴,我定不会忘记大家的付出。”
在城中安抚百姓的同时,李广的心中也在思考着应对匈奴下一轮进攻的策略。他知道,匈奴此次受挫,必定会改变战术,而且兵力上的优势依旧明显。要想再次击退匈奴,仅靠城防和现有的兵力远远不够,必须想出一些奇招。
回到太守府,李广坐在桌前,对着地图陷入了沉思。他仔细研究着右北平城周边的地形,试图找到一个可以出奇制胜的地方。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城北的一片山林上。这片山林地势复杂,树木茂密,如果能在这里设下埋伏,或许能给匈奴一个意想不到的打击。
“来人,把熟悉城北山林地形的人找来。”李广对亲兵说道。
不多时,一名猎户被带到了太守府。猎户向李广详细介绍了山林的地形,包括哪些地方适合设伏,哪些地方有隐蔽的小路等。李广听后,心中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
“多谢你,你先回去吧。如果有需要,我还会找你。”李广对猎户说道。
猎户离开后,李广继续完善着计划。他知道,这个计划充满了风险,一旦被匈奴识破,后果不堪设想。但此时,他己经没有更好的选择,只能冒险一试。
而在匈奴营地,单于正大发雷霆。昨夜的失败让他颜面扫地,他没想到李广竟然如此狡猾,接连两次让他的计划落空。
“李广这老匹夫,实在可恶!”单于愤怒地咆哮着,将手中的酒杯狠狠摔在地上。
“单于息怒,汉军此次虽然侥幸取胜,但我们兵力雄厚,只要调整战术,定能攻破右北平城。”一名将领小心翼翼地说道。
单于冷哼一声,说道:“哼,那你说说,该如何调整战术?”
将领说道:“我们可以派出更多的斥候,摸清汉军的虚实,避开他们的埋伏。同时,加大攻城的力度,集中兵力攻打城墙的一处,撕开一个缺口,然后大军一拥而入。”
单于听后,沉思片刻,说道:“此计可行。但要小心李广的诡计,不可再轻敌。另外,继续派人骚扰汉军,让他们不得安宁。”
于是,匈奴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下一轮的进攻,而右北平城也在李广的带领下,争分夺秒地为即将到来的危机做着最后的准备。一场更加激烈的较量即将展开,右北平城的命运悬于一线,李广能否再次带领军民化险为夷,一切都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