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来到黄帝时代

戏说历史人物 今年四十岁 5554 字 2025-06-24 14:22

伏羲议事厅内,刘章握着骨制酒爵的手指微微发颤,眼前这两位传说中的创世神,竟与典籍中记载的形象截然不同——伏羲褪去了鳞身蛇尾的威严,身着麻布短褐,腰间斜挎着燧石取火的皮囊;女娲盘发间插着木簪,素色裙裾沾着草屑,正用陶勺搅动石釜中翻滚的粟米粥。

"莫拘谨。"伏羲将炙烤得金黄的鹿腿撕下一条,油脂滴在炭火上腾起焦香,"你从千年后穿越而来,当是尝遍珍馐,可还看得上这些粗粝之物?"刘章望着面前石板上摆放的野果、烤薯和兽肉,突然想起博物馆里陈列的新石器时代陶片,此刻竟亲眼见到它们化作真实的生活场景。

女娲舀起一勺粥吹凉,琥珀色的汤汁里漂浮着嫩绿的马齿苋:"这粟米是我们教人驯化的,如今该己长成万顷良田了吧?"她的目光穿过跳动的火苗,望向虚空,仿佛能看见后世的麦浪翻滚。刘章喉头发紧,不知该如何描述如今超市里真空包装的大米,或是袁隆平院士培育的杂交水稻,只能笨拙地捧起陶碗:"这粥,比我喝过的任何山珍海味都珍贵。"

伏羲闻言大笑,露出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全然不见古籍中记载的"龙颜":"世人总道神明不食人间烟火,却不知我们正是从这烟火中走来。"他拾起一根树枝,在沙地上画出简陋的图案,"你看,这火焰代表熟食,让人类的脑容量不断扩充;这陶罐象征储存,使我们得以度过寒冬。饮食,才是文明最初的火种。"

随着夜色渐深,篝火噼啪作响。女娲从藤筐里取出几片晒干的荷叶,包裹住切好的鱼肉:"这是新琢磨的法子,荷叶既能锁住鲜味,又免去焦糊之虞。"她动作娴熟,仿佛回到当年教部落妇人烹饪的时光。刘章忽然想起考古纪录片里,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炊具上,也曾发现类似的荷叶痕迹,原来这种烹饪智慧竟传承了数千年。

酒过三巡,伏羲从腰间解下一个葫芦,倒出琥珀色的液体:"这是用野果酿的酒,比后世的酒烈得多。"刘章轻抿一口,酸甜中带着灼烧感,舌尖泛起微麻,恍惚间竟与《周礼》中记载的"醴齐"滋味重合。女娲见他神情诧异,解释道:"酿酒术是在储藏食物时偶然发现的,那些发酵的果子,让劳作后的人们找到了慰藉。"

火光映照着岩壁上未完成的壁画,粗犷的线条勾勒出狩猎与祭祀的场景。刘章指着壁画中众人分食的画面:"听闻上古实行共食制,可如今...如今食物虽丰足,人心却疏离了。"伏羲将酒爵重重放在石桌上,震得野果微微跳动:"共食不仅是分食,更是分命。当你们围坐在一起,共享食物时,便是在传递生命的温度。"

女娲拾起半块烤得酥脆的面饼,掰成小块分给众人:"记得第一次教人烤制面食,部落里的孩子围着石灶又笑又闹。那时才明白,美食不仅是饱腹之物,更是凝聚人心的纽带。"她的话语让刘章想起儿时,奶奶在灶台前烙饼的场景,金黄的饼香总能将全家人吸引到厨房。

夜深露重,篝火渐渐化作暗红的炭块。伏羲从灰烬中扒出几个煨熟的芋头,焦黑的外皮裂开,露出金黄的内里:"这是最原始的美味,不需要繁复的调料,只靠火候与时间。"刘章接过芋头,温热的触感从掌心传来,突然意识到,现代社会追求的米其林三星,或许反而丢失了这种最本真的滋味。

临别时,女娲将一包粟米种子塞进刘章怀中:"带回去吧,告诉后世,文明的种子就藏在每一粒粮食里。"伏羲则赠予他一块燧石:"火是人类的第一个老师,莫让这传承断绝。"当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时,刘章手中的陶碗突然化作尘埃,可石桌上残留的食物香气,却永远刻进了他的记忆。

当刘章握紧伏羲赠予的燧石,眼前的时空漩涡如同煮沸的鼎釜翻涌。灼热的白光刺得他闭上双眼,再睁眼时,刺骨的寒风裹挟着黄土扑面而来。远处传来青铜兵器的铿锵碰撞声,天际线处,玄色战旗与明黄龙纹旗在暮色中猎猎翻飞——他竟降落在涿鹿之战的古战场上。

"快护主!" 一名披甲战士突然将刘章扑倒在地,三支利箭擦着他的耳际钉入身后树干。烟尘散尽后,一位头戴玉冠、身披熊皮大氅的中年男子阔步走来,腰间悬挂的玉璜在夕阳下泛着冷光。当那双鹰隼般的眸子扫过刘章怀中的燧石,男子瞳孔骤然收缩:"此乃伏羲圣物,汝是何人?"

刘章望着眼前这位气吞山河的人物,喉结滚动着说出那个震撼古今的称呼:"黄帝陛下!"话音未落,西周将士己将青铜戈矛对准他的咽喉。黄帝抬手示意众人退下,亲自为刘章拂去肩头尘土:"既携圣物而来,必非寻常之人。随我回营,且听你从何而来。"

暮色中的轩辕营帐内,牛皮灯笼将黄帝的面容映得忽明忽暗。刘章望着案上摆放的陶制酒樽,突然想起伏羲女娲宴会上的野果酒,此刻眼前的酒液却泛着琥珀色的光泽。"这是仓颉酿的秫酒,"黄帝举起酒樽轻抿,"自教人种植五谷后,酿酒之术己精进许多。"

帐外传来阵阵欢呼声,一位老者捧着龟甲匆匆入内。刘章认出那是传说中的仓颉,其额间三道奇异纹路恰似龟甲裂纹。"陛下,新造之字可记战事!"仓颉展开龟甲,上面刻着的"战"字犹如持戈相向的武士,"马"字则活脱脱一匹昂首嘶鸣的骏马。刘章凑近细看,发现龟甲边缘还刻着细密的星图,竟是记录涿鹿之战的战略部署。

"世人皆知仓颉造字,却不知文字始于记事之需。"黄帝指着案上堆积的兽骨竹简,"这些记载着播种时节、兵器铸造之法的文字,才是真正的文明火种。"刘章想起博物馆里陈列的甲骨文,此刻亲眼见证文字从结绳记事到系统符号的蜕变,恍若触摸到历史的脉搏。

子夜时分,营外突然响起激昂的号角。黄帝披上玄铁铠甲,腰间玉璜与青铜剑碰撞出清越之声:"蚩尤部夜袭,随我观战。"登上瞭望高台,刘章被眼前的战争图景震撼——蚩尤的九黎部众身披兽皮,头戴青铜面具,在夜色中宛如鬼魅;而黄帝的军队则排列成八卦阵型,战车前的指南车在星光下闪烁着神秘光芒。

"此乃风后所创八阵图,"黄帝握紧腰间剑柄,"配合指南车指引,可破迷雾之困。"只见战场东南方突然升起浓烟,九黎部的火牛阵狂奔而来。千钧一发之际,黄帝麾下的应龙部队驾驭着皮筏顺流而下,以水攻火。刘章望着熊熊燃烧的战场,突然想起《山海经》中关于这场战争的记载,原来神话背后,竟是如此精密的战略博弈。

战事稍歇,黄帝带刘章来到军帐后方的工坊。火光映照下,工匠们正用范铸法浇铸青铜兵器,熔炉中跃动的火焰与伏羲时代的篝火遥相呼应。"蚩尤擅冶铜铁,我们亦不能落后。"黄帝拿起一柄新铸成的青铜剑,剑身上的云雷纹在火光中流转,"这些兵器不仅是杀戮之器,更是文明的标尺。"

在黄帝的邀请下,刘章参与了战后的庆功宴。席间,嫘祖亲自奉上织锦包裹的美食:用桑蚕丝捆扎的糯米鸡,荷叶包裹的鹿肉羹,还有用新发明的石磨研磨而成的麦饼。"蚕丝除了制衣,亦可烹饪。"嫘祖的笑容温柔而睿智,"就像文明的进步,往往始于对物尽其用的执着。"

宴至酣处,伶伦吹奏起竹制的律管,悠扬的乐声与陶埙、骨笛交织成天籁。黄帝闭目聆听片刻,突然起身击缶而歌:"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苍凉的歌声中,刘章仿佛看见五千年后的《千字文》在时空长河中闪烁,原来华夏文明的基因,早在此时便己悄然编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