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子耀对老书子说:“老书子,您知道《蜀道山修士的自我修养》这本书不?”
书页上慢慢出现字:
这是蜀道山修士修行必不可少的书,详细讲述诸多炼气方法,从炼气期第一层到第九层的修炼要点与诀窍皆有,依此修炼可事半功倍。
每个修士需依自身情况,选适合自身的气息类型。唯有将炼气术练至第九层巅峰,方可凝聚内丹,迈入下一修行阶段。
戴子耀看着这些内容,心中暗喜:“我虽有几分力气,却并非真本事。如今有这炼气之书,即便只能修到九层,也算踏入修行界。”
“我平日除工作外就爱看小说,小说里对修行描述不少。若修行有成,即便不能长生不老,起码比常人长寿,到那时,凭借超凡的能力与地位,财富与佳人自会相伴。”
“这社会有些圈子没门道进不去,而此书便是我踏入修行界的敲门砖,有了它,我才有可能改变命运,否则我永远只是个被拒之门外的凡人。”
他接着问老书子:“老书子,您给我讲讲什么是炼气?”
书页显示:“炼气是修士修行之始,为后续奠基。即修炼者以特定功法,引天地灵气入体,精心调养炼化,使其与自身气息融合,从而变强,为修行开路。
初炼气时,修士需用心感知灵气,寻适合自身的灵气运行路径。炼气中,要精准掌控呼吸与运气之法,使灵气于经脉有序流转,净化凝练气息。
每升一层,气息愈纯,对灵气掌控愈强。从炼气一层至九层,每层突破皆需大量时间精力,且会遇诸多阻碍,或需改功法,或需心境升华方能突破。”
戴子耀看了老书子所给内容,觉得熟悉:“这与小说所写相近。炼气如打基础,仿若小学至初中,筑基似高中,元婴像大学。小说里说修行除了自练,还可吃丹药辅助,不知真假,问问老书子。”
他便问:“老书子,想提高修为有何法?”
书页显示:“自行修炼、高人传授、夺他人之能、服食丹药。”
戴子耀道:“果然与小说所写相同。这就似现实中自已学习、得到名师指点、借鉴他人经验、上辅导班。我定是万中无一的修行天才,如此结合现实,我便大致明了。”
“在这修行之途中,炼制丹药需重点留意,毕竟哪个修行高手不是靠丹药辅助崛起,仅靠傻练不知要耗费多少年时光。修行之路漫漫,最终还是要看谁境界高、法宝优、经验足,越会找窍门才越有可能在这艰难的修行路上走得长远,获得长寿与更高的成就。”
他再问:“老书子,修行初期还有何要注意?”
书页显示:修士炼气至九层巅峰时,气息已极为纯净凝练,此时需将这浓厚纯净气息聚成丹,为下一步修行奠基。
炼气之路漫长艰难,可磨炼修士耐心、智慧与毅力。唯有炼气时打好基础,后续修行方可顺遂。”
戴子耀看罢,信心满满:“先定目标为炼气九层,如同先考个好高中,之后再作打算。”
他念及之前遇的李天师,不禁赞叹。
李天师虽仅炼气九层修为,却神通非凡,能瞬间隐匿、预知未来,所给法宝亦极为神奇。
故戴子耀觉得炼气九层已很了不起,且书里也只教到九层,往后还得靠自身。
他又想:“即便日后我至多炼气九层,亦算不错。人精力有限,不可贪心,只望高修为而不夯实基础,终究难成大事。”
然戴子耀有一误解,他不知炼气术与占卜法并非一事。
炼气是修炼体内真气以提升实力,占卜需精研《易经》等经典,通晓卦象变化与推算之法。并非炼气即可预测未来,二者无直接关联。
戴子耀顿了顿,看着手中书,急切问道:“老书子,快告诉我,这书咋用?是否需念口诀或施法术方能开启?”
书页短暂沉默后,缓缓浮现一行清晰字迹——“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戴子耀见此,心中狂喜,深吸一口气,对着书本轻声念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果然,话音刚落,此前空白书页仿若被施魔法,渐现密密麻麻文字。
不过,最先呈现的并非炼气功法,而是一篇详述蜀道山门派悠久历史的篇章。
戴子耀紧盯书页,眼前似浮现三千多年前巴蜀之地景象:
那是一处与中原隔绝的世外桃源,却屡遭自然灾害,粮食短缺、疫病蔓延、缺医少药,山路崎岖致贸易艰难,百姓困苦,多在茅屋中勉强求生。
此地百姓衣衫破旧,于贫瘠田地辛勤耕耘却收获寥寥。正愁苦时,天边现祥瑞之光,灵渺真君骑神兽踏云而来。
灵渺真君于巴蜀大地广施善举。遇百年大洪水,施大神通,移山峰阻洪水、引洪入地下河,救万千百姓;怪病横行时,踏遍山川寻药草,熬仙汤除疫病,保百姓安康。
他还创制诸多神奇物件便利民众生活,如可自动灌溉农田的装置,无需马拉即可自行奔跑的奇异马车等。
在这片神秘奇幻的广袤土地上,灵渺真君如耀星降临。他道法高深、胸怀豁达,创立独特门派。
此门派秉持“有道无类”理念,人、魔、妖、幽魂,只要心向大道真理,均可入门修仙问道。
在灵渺真君引领下,五湖四海、各族门徒纷至沓来。他们在云雾缭绕的蜀道山中,齐心修行,欲获超凡法力、证得大道。时光流转,门派渐强、声名远扬,愈多志同道合者慕名前来。
随着门派的兴盛,弟子们的数量与日俱增,蜀道山的演武场也日益热闹起来。
每日里,不同种族的弟子们汇聚于此,切磋武艺。他们施展出各自独特的招式,法宝光芒交错纵横,欢呼声和惊叹声此起彼伏,回荡在整个山谷之中。
这些精彩的切磋不仅增进了弟子们的修行技艺,更让门派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然而,世事无常,几百年后,秦国大军灭蜀,蜀道山门派竟消失于世人视野。世人皆以为此古老强盛门派已被秦军剿灭,实则不然。
动荡岁月,蜀道山门派与他派卷入世间纷争,诸多修士陨落。掌门见尘世纷扰、战火纷飞,令所有蜀道山门人归隐山林,摒弃世俗杂念,专注修炼,以求混元大道。
岁月悠悠,因长期与世隔绝且修炼艰辛,蜀道山门派弟子渐少,终至寥寥。
除本派相传,外界知灵渺真君与蜀道山门派者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