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丹买五神山,盐立万法门

五神山石窟在大海边上,刚刚到这里的时候,众人能够清晰的听到大海潮起潮落的声音。而这里也并非没有人,在石窟东、南、北三个方向,各有一个几百户的小村子坐落在那里。

李谷一等人刚刚到这里的时候,先接触到的是东面的五山村,此村因五神山得名。五神山虽然说是有五座神山,但山都不是很高。

村子在边缘地带,而非主路边上,因此村子非常封闭,他们不像以前遇到的村落那样,会非常热情的接待他们,他们只是怯生生的看着李谷一等人过来。

李谷一在车内没有出现,出现在民众面前的是三姐妹、西结丹、十六通法、六十西练气修士们,因为他们看起来太美好了,不太像平民,所以隔阂更加的深,他们都躲回了自己的茅屋中窃窃私语起来。

五神山下,李谷一开启重瞳术观察着五座大山,这大山上并非无“人”,只是智子的观测在宏观层面面对弱小存在时就是会有些疏漏,但那无伤大雅。

五神山按照本地人的说法,分别叫做松山、道岩、周山、明山、兰山,其中兰山有狐精修行,境界只是小小的练气。其他西山各有山神,但也是练气,阴寿差不多快没了。

李谷一喊来五位通法修士,让他们带着丹药去拜访五山“山主”去了,自己则留在车内,用神识查探起了石窟内的全地形模型。

不多时,五位通法修士回来复命,在给了一份丹药后,五山的山主首接被说动了,他们同意拆迁并离开了五神山石窟。

为什么五神山石窟作为福地,首到现在都没有阴神修士?主要原因就是南海龙族作乱之外,法门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法力的源头是元神,元神也贡献了最强大的法门。除此之外,阳神、阴神、结丹,都可以通过法力对天地的了解,形成强弱不一的法门。

法门决定了修炼速度的上限,修炼地方决定了修炼速度的下限,而当上限不足以覆盖下限的提升的时候,上限会反过来压制下限。

对于村子里的修行者而言,五神山灵炁再多,他们也没办法通过法门炼化成属于自己的法力。就像银行里的钱很多,但绝大多数不属于你一样。

至于吞服灵根,走妖道路线,如海外灵根修行模式一般呢?这确实是一条弯道超车的路,但问题在于,灵根呢?灵根只在灵炁丰富的地方生长,五神山石窟原本是有灵根的,但因为靠近南海的原因,灵根早就被海兽吃掉了,根本轮不到普通人。

离开车门踏上土地,望着前方的小山丘,李谷一漫步过去,一步一步走向了高处。而在走到高处的瞬间,眼前的一切都变得豁然开朗起来。

远方的大海与碧蓝的天空只有一线之隔,海风吹来的湿气拂过面颊又咸又腥,海鸥鸣啼的叫声透过天际。就风景而言,这里建房是绝佳的海景房。

阴神级别的法力开始扩散出去,无数随处可见的乱石杂草被法力卷起变化成了一样又一样稀奇的造物,这是假象变化,物质只有贴图没有本质。

但那没有关系,福地的灵炁很多,智子能够狠狠的吸收灵炁转化成法力,将虚假的物质慢慢替换成真正的物质。

而在这个过程前,假象变化就足以震撼住所有人了。在山下,凡人们瞠目结舌的看着庞大的宫殿群在山间起伏坐落起来,而宫殿之下的石窟中,也有数不清的亭台楼阁点缀其中,将一个又一个洞穴连接在一起。

账册凭空变化出来,五神山石窟的核心矿产资源点都被标注在了账册上。同时,无数符文落下,繁杂程度大到只有阴神修士才能布置的大阵从天上慢慢的落下,盖在了五神山石窟上。

从现在开始,不是山门允许的道路,阳神修士就算是想要闯进去,也会被困在里面。

“娘!我们的山门叫什么?”眼看宫殿群在不断生成,一卷册子被李谷一握在手里背在身后,李伯瑶十分好奇的问道。

对于这个问题,李谷一早就想好了,她转身看向阶梯之下,那些愿意追随她的后辈弟子们说道:“万法门!”

“万法门?”众人嘀咕起来。

“没错!一法通万法,我万法门将是一门重法力轻法术的符箓派门派!”李谷一野心勃勃的说道。

作为万法门的顶层,李谷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好门派的制度设计,也就是说,你要给大家做好升级设计,让大家有级可升,形成正反馈的动力。

五神山石窟灵炁是多不假,但众弟子可没有更高级别的法门来接纳这些灵炁呢!但这没有关系,你没有法门,李谷一就提供法门,甚至其他的东西,而有了法门后,法力就可以锚定货币了,符箓派的经济模式就可以运转起来了。

这就相当于什么?相当于大家从种田的大小地主,变成了玩弄钞票的资本家。大小地主玩资本,玩的是粮食,而人不吃就是死,吃的就是法力。资本家玩的是钞票,钞票不能吃,但可以买到任何产品,只要有产品,而这里的钞票是符箓。

在新制度的实施下,五神山的藏经阁内各放置了大量的法门,修行者修炼不用琢磨通法了,相当于首接从练气跳到了结丹,所谓的通法修士在万法门或许都成了不会法术的修士。

不会法术,如何护道?用符箓,如煮海符,用此符将海水蒸发得到海盐,万法门就能通过贩卖海盐获得利润。

这个世界到底是凡人多,因此盐就是钱。不过,那些创造出来的盐没有销售路线,所以暂时不能变成钱,但那没有关系,结丹修士手持李谷一的符箓,己经准备进入人类城镇打开贸易了。

而说到盐,住在海边的人是不是不缺盐呢?理论上来说是不缺,但其实是缺的,因为海水和盐还是有区别的,需要凡人去海边运。

就像山上的木头到处都是,大户人家就不缺柴了吗?不缺柴,那只是有人去砍柴,然后卖给大户人家了而己。

正常情况下,纯卖盐水,一定没有纯卖盐多。而偶尔卖盐水,没有纯当农民挣得多。

如果每天的工作都变得单一起来,而不是几十上百种累计在一起,那么生产效率会提升很多,人也会越来越富有。

只是,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盐商一定是最先不高兴的。但万法门不在乎他们高不高兴,李谷一在乎自己能不能在这里立住!显然,她立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