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边疆烽火与朝堂之争

嫡长女的盛世荣华 陈小锋 5740 字 2025-02-18 17:25

大楚王朝在姜瑶和苏逸尘的努力下,改革稳步推进,国内经济逐渐复苏,百姓生活也日益好转。然而,平静的表象下,危机再次悄然降临。大楚的边疆地区,一直以来都存在着游牧民族的威胁。这些游牧民族以放牧为生,逐水草而居,他们的骑兵机动性强,时常侵扰大楚的边境,抢夺百姓的财物,杀害无辜的百姓。

随着大楚国内局势的变化,这些游牧民族察觉到了机会。他们开始频繁地集结兵力,在大楚的边疆地区制造事端。一时间,边疆地区烽火连天,百姓们纷纷逃离家园,涌入内地寻求庇护。边境的守将们不断向朝廷发来告急文书,请求支援。

“陛下,边疆告急!游牧民族的骑兵频繁侵扰我边境,百姓死伤无数,边境的防线岌岌可危。” 一位边境守将满脸焦急地跪在朝堂上,向楚宣帝禀报。

楚宣帝的脸色十分凝重,他看向朝堂上的大臣们,问道:“各位爱卿,如今边疆局势危急,你们有何良策?”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大臣们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以苏逸尘为代表的主战派,他们认为应该派遣大军前往边疆,给予游牧民族沉重的打击,以维护国家的尊严和领土完整;另一派则是以几位老臣为代表的主和派,他们担心战争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影响国家刚刚开始的复苏,主张通过和亲或者赔款的方式来换取和平。

“陛下,臣以为,我大楚如今国力渐盛,怎能向这些蛮夷低头?我们应该派遣精锐之师,将他们赶出我大楚的领土,让他们知道我大楚的威严不可侵犯。” 苏逸尘站出来,慷慨激昂地说道。

一位老臣却摇头反对:“苏大人,如今国家刚刚经历了战乱和改革,百姓需要休养生息,军队也需要时间恢复元气。若此时发动战争,恐怕会让国家陷入困境。臣认为,还是以和为贵,通过和亲或者赔款的方式,换取边疆的和平。”

姜瑶也站出来说道:“各位大人,和亲与赔款或许能暂时换取和平,但这只是权宜之计。游牧民族的野心勃勃,一旦我们示弱,他们日后必定会变本加厉地侵扰我们。我们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国家的长远发展。”

主和派的大臣们却不以为然,他们继续反驳道:“姜姑娘,你只看到了战争的好处,却没有看到战争的危害。一场战争下来,不知会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多少士兵战死沙场。我们不能为了一时的意气,而让百姓受苦。”

朝堂上的争论陷入了僵局,楚宣帝也陷入了沉思。他深知,无论是主战还是主和,都各有利弊,这个决定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他必须慎重考虑。

苏逸尘回到家中,满脸疲惫。姜瑶看着他,心疼地说:“苏公子,朝堂上的争论让你为难了吧?”

苏逸尘叹了口气:“瑶儿,我只是担心若不采取强硬措施,边疆的百姓将永无宁日。那些主和派的大臣,只看到了战争的危害,却没有看到和平的代价。”

姜瑶握住苏逸尘的手:“苏公子,我明白你的想法。我们不能坐视不管,但也不能盲目开战。我们必须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为了找到最佳的应对方案,姜瑶和苏逸尘开始深入研究边疆的局势和游牧民族的特点。他们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了解游牧民族的风俗习惯、军事力量和战略战术。同时,他们还派遣了密探前往边疆,收集最新的情报。

经过一番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姜瑶和苏逸尘发现,游牧民族虽然骑兵强大,但他们的后勤补给却十分薄弱。他们的军队主要依靠掠夺来维持物资供应,一旦补给线被切断,他们的战斗力就会大打折扣。

“苏公子,我有一个想法。我们可以在边疆地区建立一系列的军事据点,加强防御。同时,组织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绕到游牧民族的后方,切断他们的补给线。这样一来,他们就会陷入困境,不得不与我们谈判。” 姜瑶兴奋地对苏逸尘说道。

苏逸尘听后,眼前一亮:“瑶儿,此计甚妙!这样既能避免大规模的战争,减少百姓的伤亡和国家的损失,又能有效地打击游牧民族的嚣张气焰。”

于是,姜瑶和苏逸尘将这个计划详细地整理成奏折,呈递给楚宣帝。楚宣帝看完奏折后,连连点头:“苏爱卿、姜姑娘,你们的这个计划甚好。既考虑到了国家的利益,又顾及到了百姓的安危。就按你们说的办。”

得到皇帝的批准后,苏逸尘开始着手组建精锐的骑兵部队。他亲自挑选士兵,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训练,提高他们的战斗素质和战术水平。同时,他还选拔了一批优秀的将领,负责指挥边疆的防御和作战。

姜瑶则负责协调后方的物资供应和后勤保障。她组织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为边疆的军队提供充足的粮草、武器和装备。同时,她还在民间招募了一些医护人员,组成了一支医疗队,前往边疆救治受伤的士兵和百姓。

在姜瑶和苏逸尘的努力下,边疆的局势逐渐得到了控制。新建的军事据点有效地阻挡了游牧民族的进攻,而精锐的骑兵部队则成功地切断了他们的补给线。游牧民族的军队陷入了困境,士气低落,战斗力大打折扣。

“大汗,我们的补给线被切断了,士兵们已经没有足够的粮草和武器。再这样下去,我们恐怕撑不了多久了。” 一位游牧民族的将领焦急地向他们的大汗禀报。

大汗脸色阴沉,他知道,再这样僵持下去,他们必将遭受惨重的损失。无奈之下,他只好派出使者,前往大楚朝廷,请求谈判。

“陛下,游牧民族的使者前来求和,请求与我们谈判。” 一位大臣向楚宣帝禀报。

楚宣帝看向姜瑶和苏逸尘,问道:“苏爱卿、姜姑娘,你们意下如何?”

苏逸尘和姜瑶对视一眼,苏逸尘说道:“陛下,既然他们主动求和,我们不妨与他们谈判。但我们必须在谈判中占据主动,提出合理的条件,确保边疆的长治久安。”

姜瑶也点头表示赞同:“陛下,我们可以要求他们停止侵扰,归还掠夺的财物,并且在边境地区设立互市,促进双方的经济交流。这样既能避免战争,又能增进双方的了解和信任。”

楚宣帝思考片刻后,说道:“好,就按你们说的办。苏爱卿,姜姑娘,这次谈判就由你们负责。务必为我大楚争取最大的利益。”

姜瑶和苏逸尘领命后,开始准备与游牧民族的谈判。他们深知,这次谈判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必须全力以赴。

谈判的日子终于到来,姜瑶和苏逸尘身着朝服,威严地坐在谈判桌前。游牧民族的使者则一脸紧张地坐在对面。

“使者大人,既然你们主动求和,就应该拿出诚意来。我们大楚的条件很简单,你们必须停止对我边境的侵扰,归还掠夺的财物,并且在边境地区设立互市。” 苏逸尘开门见山地说道。

游牧民族的使者犹豫了一下,说道:“停止侵扰和归还财物我们可以答应,但设立互市…… 我们需要回去与大汗商量一下。”

姜瑶微微一笑:“使者大人,设立互市对双方都有好处。你们可以用自已的牲畜和皮毛换取我们的粮食、丝绸和铁器,这对你们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而且,通过互市,我们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避免再次发生冲突。”

在姜瑶和苏逸尘的耐心劝说下,游牧民族的使者终于答应了大楚的条件。双方签订了和平协议,一场边疆危机终于得以化解。

回到京城后,姜瑶和苏逸尘受到了百姓们的热烈欢迎。他们用自已的智慧和勇气,再次为国家赢得了和平。

“苏公子,我们又成功了。” 姜瑶看着欢呼的百姓,感慨地说道。

苏逸尘轻轻握住姜瑶的手:“瑶儿,这都是我们共同的功劳。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我们,但只要我们携手共进,就一定能够守护好大楚的江山。”

在夕阳的余晖下,姜瑶和苏逸尘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很长。他们知道,未来的日子里,还会有风雨,但他们毫不畏惧,因为他们彼此相爱,相互扶持,定能书写属于他们的更加辉煌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