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长安?”狗蛋朝着季长安挥着手,两个人像是找到了什么好玩的东西。
“方嫂子。”
“苏知青、周知青,快过来坐,这边还有位置。”
“好。”苏青黛坐在了方嫂子的对面,周莉莉坐在了她的身旁。
苏青黛听见狗蛋喊季长安的称呼有点意外,从兜里掏出来一块水果糖递过去,“狗蛋,你为什么叫他大长安?”
狗蛋看了眼自家母上大人的眼色,高兴的把水果糖接过来,“是大长安说他比我们大,所以才叫大长安。”
这话说的确实没错,不止年龄大,就连体格也大。
“季知青也去吗?”方嫂子见季长安也坐上了牛车,不解的问道。
苏青黛无奈的道,“闹着要去,正好带他去医院看看。”
“腿还不好?”方大嫂经常见他翘着个腿,跟着村子里的一群小孩子玩。
“不是腿,是这。”苏青黛指了指自已的头。
“能治好?”方嫂子偷偷摸摸看了一眼季长安,身子往前趴了趴。
苏青黛见方嫂子像是偷偷摸摸做坏事的模样,感觉有点搞笑。
“不知道,还是去医院检查一下看看。”
“哎。其实季知青刚来村子里的时候人还是不错的,虽然不怎么爱说话,但在村子里看见谁有事,都会伸把手帮忙。
后来也不知道怎么就那样了。
刚开始我们也想帮一帮他,可他像是害怕人一样,看见你过去,就跑走。
我爹也没办法。”
苏青黛虽然知道这话说的有水分,但谁家也不富裕,肯定不愿意养一个跟自已没有任何关系的傻子。
“不过啊,季知青遇见你们可是他的福气啊。”
村子里就连三岁的小孩都知道季知青之前过的什么日子。
如今知青后院他们三个人住进去没几天,再次看见季知青的时候,人家不仅洗干净了,头发剪了,衣服换了,就连整个人都胖了不少。
问他是谁给他的衣服,他每次都说是青黛。谁给他吃的饭,都是苏知青、周知青、程知青三个人。
如今还带着人去医院做检查,怪不得她公爹在家经常说季知青是遇见好人了。
“福气不福气的,我们都是住在一个屋檐下的知青,来到一个不熟悉的地方,肯定是要互帮互助的,毕竟这一辈子谁不遇到点难事。”
“苏知青,你这话说的是啊,谁这一辈子不走一段下坡路。”
“建明哥,牛车上还有位置,我们快点走。”
“嗯。”徐建明见牛车上就剩下两个位置了,想到后面还有知青点的其他人,他的脚步也不自觉的快了起来。
毕竟今天就这一辆牛车去县城,如果坐不上,就只能走着去了。
之前他走过,回到村里脚都快累掉了。
等到车上的人坐满,柳老六立刻挥起鞭子赶车。
“等等,等等,我们还没上去呢。”
柳老六连头都没回,大声喊道,“坐满了。”
黄秋芬看着越来越远的牛车,气的猛跺脚。
苏青黛往后看了眼,一个是喜欢程砚秋的黄秋芬,还有邢艳红和一个叫于敏的女知青。
牛车走的慢,车上的大娘大妈都挤在一起聊起了八卦。
“苏知青,白得一个好大儿是不是很高兴啊。”
苏青黛早就做好了被人打趣的准备,所以在听见这话的时候,脸不红气不喘的冷静诉说道,“大娘,你如果羡慕,可以把人带到你家里去养着呢。
说不定以后他也能叫你娘。”
“你···伶牙俐齿。”
“哎呦,马大娘,你还会说成语呢?”坐她对面的一个大娘调侃道。
“我儿子可是工人,我作为工人的娘可不得多学习。”马大娘说的很骄傲。
毕竟村子里也就两个工人,除了村长家的老二柳金,就是她家老三了。
接下来苏青黛了听了一路马大娘家三儿子有多优秀,她有多骄傲。
在她口中,她家老三一个月能挣三十五块钱,优秀的堪比天上的神仙。
见过夸自已孩子的,这种夸法的还是第一次见。
难道她家其他孩子就没有不满吗?
见过很多这样的案例,家里的父母偏心某一个孩子,最后导致家庭不和,兄弟姐妹不和。
“到了,还是下午四点集合,晚了车不等人。”
下车后,大家把事先准备好的车费给了柳老六。
现在没人敢不给车费,毕竟这钱不是给柳老六的,最后都是要交给大队的。
如果你坐车不给钱,到时候也会在你的工分里面扣。
“六爷爷,这是我和季知青来回的路费。”苏青黛拿了四毛钱递给柳老六。
“行,下午看着点,别迟到了。”
“知道了六爷爷。”
“知道了六爷爷。”苏青黛说完,没想到季长安跟在她身后也说了一句。
听到的人都笑了。
季长安不知道他们在笑什么,也跟着笑了起来。
“青黛,要先去医院吗?”来之前周莉莉便知道,这一趟主要还是给季长安做检查。
邮局人多,有时候需要排队。
程砚秋便道,“你们先去医院,我去邮局看看有没有信或者包裹。你们把身份证明给我,我去领。”
“行。”
苏青黛和周莉莉分别拿出一封信和身份证明递给程砚秋。
“程砚秋,你帮我问问有没有新邮票,如果有,你帮我买一套,回来给你钱。”
“好,我知道了。”
“青黛,你还有集邮的爱好?”
她们之前班里就有同学喜欢集邮,自已的钱不够,便跟班里的同学收集。
“是啊,之前见班里的同学集邮,还挺好看的,便自已也弄了一本。”
“我们班里也有····”
县城的医院距离他们下车的地方不到五百米,几句话的时间便到了。
“长安,你站在那什么,快跟上啊。”周莉莉见季长安停在路边不动了,催促道。
苏青黛清楚的看到他的身体反应,竟然带着一丝不喜?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