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上工第一天

“都安静,大队长要讲话了。”

也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周围吵吵闹闹的声音顿时小了,直到彻底安静。

“我跟大家说一下,咱们村子里以后也是有大喇叭的村了。以后村子里在有事我就直接在大喇叭里跟大家说了。

这是第一件事,还有第二件事,咱们村子里要通电了,谁家想通电的一会儿来会计这里报个名。”

“太好了,咱们村以后也要通电了。”

“好什么好呀,通电不得要钱啊?我可听我家四大爷家侄媳妇儿娘家的闺女说了,每个月的电费就可贵了,就算通了电,舍得用吗?”

“是啊,大队长,电费多少钱?”

“大队长,通电要不要钱?”

周莉莉抱着苏青黛的胳膊道,“青黛,太好了,村子里也有电了,这两天晚上都是摸黑儿,我还有点不适应呢。”

“嗯。”

昨天往大院去的路上,她就发现了路边竖立了不少的电线杆,但上面还没有拉线。

看样子,主要的还是往驻扎部队那边送电,这边的村子里只是顺带的。

不管是不是顺带的,只要有电使用,都是好的。

“呜呜,再说一遍啊,通电是要钱的。电表一户一个,一个五元,电线两毛一米,用多少,给多少钱。

电费三分钱一度,灯泡五毛钱一个。谁家要拉电,赶紧报名啊。”

大队长话音刚落,此起彼伏的声音又开始了。

“啊,这么贵?”

“是啊,这么贵,谁用的起啊?”

“青黛,程知青,你们要不要报名?”听到拉电线这个消息,原本还很开心的周莉莉,在听到周围村民说的话后,开始动摇了。

她虽然不聪明,但也知道靶子不是那么好当的。

“报。”苏青黛算了一下,也就是电表灯泡以及电线花钱比较多,但十块钱肯定是够的,毕竟电费还算低。

毕竟就一个灯泡,或者天气特别热的时候开一下电风扇。

其他的根本用不到。

跟她之前生活的地方不一样,处处少不了电的存在。

“好,那我也报。”

“程知青你呢?”

“嗯,我也报。”这里的生活已经够艰难的了,拉一个电线应该不过分。

“想去报名的都去那边。其他人该上工的上工去。要不然家里的粮食不够吃,可不要怨天尤人,更不要来找我。”

“苏知青,你们院里的季知青怎么样了?”要是没醒,他还得安排人送他去医院。

现在正是农忙的时候,谁也不愿意耽误上工。

更何况季知青自从傻了后也不上工了,他名下可是一分工分都没有。

现在他只求季知青能有些真本事。

“昨晚上发了烧,早上我们出来的时候看了他一眼,人还睡着呢。”

“照苏知青你看,还用不用送医院了?”既然人睡着,应该没问题吧?

就是担心把人烧傻了。

哎,也不对啊,他本来就是傻子,也不用担心烧傻了!

“大队长,暂时不用了。”

“大队长,苏知青这么年轻,会什么医术啊,你也不怕她把人治死了。还是早点把人送医院去吧。”蒋雪看见苏青黛脸上淡雅的微笑,忍不住就想刺两下。

“雪儿!”

“建明哥,你看她那样,就不像是会医术的人,我也是担心她把人医治坏了啊。毕竟不是小猫小狗,那可是活生生的一条人命啊。”

苏青黛脸上的笑意更浓了,有些人吃盐。

“大队长,你看蒋雪同志多有爱心,愿意主动出钱出力送季知青去医院治疗。”

蒋雪背对苏青黛的身子一僵,转过身不可置信的吼道,“苏青黛,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我什么时候说要出钱给那个傻子去医院治疗了?”

本来因为她执意下乡,她妈妈都生气了,她下乡的时候就给了她两百块钱,剩下的钱都是她这些年攒的零花钱。

她自已的生活都紧紧巴巴的,哪有那么多钱给别人啊。

“啊,蒋雪同志难道只是说说而已,并不想付出?你想做好人,进而衬托我们这些人都是心思狠毒的坏人不成?”

黄秋芬眼神不耐道,“是啊,好话谁不会说!”

“行了,都别吵吵了。就你们拿的那点工分,有时间不去地里干活,还有时间在这吵吵?

蒋雪同志如果想把人送医院,就送去吧。不过中间产生的任何费用自已承担,可不要来找我。”

大队长甩袖就要离开。

梁川叫住大队长,“大队长,稍微等一下,新来的知青还没有安排呢?”

“男知青去南边地里割麦子,女知青去西边地里拔草。”

“苏知青周知青程知青,还得麻烦你多照顾下你们知青点的季知青。”

“嗯,我们知道了。”

苏青黛到了上工的地方才知道这个村子里不仅有大队长,还有小队长,小队长负责检查上工的质量以及划分上工的地块,记录工分。

要不然到了下工的时间集中记录工分,就非常耽误时间。

就是排队都要排上一个小时。

陈家洼子村足有二百多户人家,听说这个村子原来的人都姓陈,后来饥荒,饿死了不少的人,活下来的人也是走的走,散的散,但村口的碑名依旧在。

后来西北暴雨淹了不少的地方,这个村子里的人都是当年逃荒过来的,所以陈家洼子村的村名就这样沿袭了下来。

苏青黛领到的活是在玉米地里拔草,女同志干一天是七个公分,男同志是十个公分。

她还了解到一个工分是一分钱,意思就是她从早到晚,勤勤恳恳在地里劳作十几个小时,一天下来挣了七分钱。

也不一定是七分,毕竟她第一次干活,说不定还会倒扣?

得嘞,再一次后悔!

都怪她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对现在的农村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