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在红星农场的童乐言,是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已都跑得这么远了,童依依还在跟自已过不去,不见得自已的好。
不过童乐言倒也无所谓,因着她忙得很,世界里暂时已经没了童依依这号人物。
第二天,去了纺织分厂开始做技术教学,大家的反应都很好。
纺织分厂的女工,都是勤劳勇敢的劳动妇女,人人都是特别好学又爱干活的,只不过身处的地方偏僻,所以很多技术都不能及时更新。
这回有童乐言这样的技术标兵来教学,大家都开心得不得了,一个一个都喊他叫师傅。
又因着童乐言年纪比其中许多人都要略小一些,这些阿姨姐姐开着玩笑,便都喊他“小师傅”,把童乐言逗的反倒是有些不好意思。
冬日里上工的时间并不多,午后忙完之后,童乐言便闲了下来。
交代完厂里的事情后,便独自往暖风村去。
去暖风村前,童乐言还特意去镇上的供销社买了点糖果,不是很贵重的伴手礼,但发给老家附近的邻居却很合适。
远亲不如近邻,这道理童乐言深以为然,何况这么久没见,带点东西好说话。
北方的冬天,太阳升得晚,但走的早。
这个时候,学校基本都已经放寒假了,所以一走进暖风村,就能看到不少在路边跑来跑去追赶着玩,或是蹲在地上玩雪人的小孩子。
童乐言照着记忆里的路线,往村里走,因着已经十年没回来过,对于这里的人来说,童乐言就是一个陌生的面孔。
特别是那些小孩子,都睁着好奇又懵懂的眼睛看着他,好奇这个姐姐是谁。
这年头,人员流动性很低,一个大家住熟悉的地方,忽然来了个陌生人,被大家用这样异样的眼光审视,童乐言也是十分能理解的。
走着走着,童乐言旁边都跟着好几个小孩了,一个个脸上冻得红扑扑的,就一路跟着她,想看他要干什么,这些都是胆子大的孩子。
一路往家里走,童乐言还能碰到几个乡民,不过大家也只是看着他,没有多说什么。
走着走着,走到快到家门口,终于有人好奇的问,“这姑娘,怎么看着这么眼熟,谁家的姑娘啊?”
童乐言也认出了这个大婶,是住在自已家旁边的徐婶。
童乐言笑眯眯的过去跟他打招呼,“徐婶,还记得我吗?我是童乐言,我爸是童鸿远,我妈是赵雪莲啊,就住这隔壁以前。”
徐婶“哦哦”了两声,盯着童乐言看了一会儿,这才恍然大悟道,“难怪了,我说呢,瞧着真有鸿远和雪莲几分像的样子。呀,是乐言啊,一眨眼都这么大了,出落得可真好看,怎么这么漂亮啊?”
童乐言也没空跟他说太多闲话,瞎聊了几句,然后便掏出一小袋子糖,递给徐婶说,“给家里孩子吃,我回老家来看看,时候不早了,得赶紧进去看看收拾收拾。”
徐婶笑眯眯地接了糖果,嘴里说着,“怎么这么客气。今晚要在这吗?家里肯定做不好饭,要不今晚来婶家随便吃点。”
乡下人就是实在。
童乐言还是笑着摆手婉拒,说,“徐婶,我就在红星农场住着。今天过来看一看,等会天黑前还得赶回去。”
徐婶听他这么说,便也没有再多留,说,“对对对,一眨眼天就要黑了,路上不好走。快回去吧,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就喊徐婶一声,家里缺什么东西都来徐婶这边拿。”
童乐言点头,这才又和徐婶告辞,往自已家里走。
走到家门口的时候,屁股后还跟着刚才那群孩子,童乐言都被这群娃娃逗乐了,转过头将自已手里剩下的糖果抓了一把给他们。
孩子们看到有糖吃,立刻眼睛都亮了,一个一个赶紧凑上来拿糖吃,“谢谢大姐姐,姐姐真好看!”
童乐言笑眯眯的道,“不客气。”
老家已经许久没住人,院子里有些萧条,但胜在没有堆积杂物,还算工整。
童乐言开了锁进门,有种陌生又熟悉的感觉。
走到正门前,掏出钥匙开了正门的锁,打开用麻布封边的木门,屋里的光景印入眼帘。
“倒还算素净。”童乐言嘴里嘀咕着,除了有一股味儿,但打开门通通风就好了。
正屋里的陈设很简单,摆着一张桌子,一套椅子,边上一个大炕,左右两个门,通着两间房。
乡下地方大,童家的老家还算宽阔,三间大的正房,带一间灶屋。
以前童鸿远和赵雪莲还没离婚的时候,一家几口就住在这,两个大人住在这边这间,孩子住在另一边的小间,童乐言出生后,这个家就散了。
童鸿远和妹妹童彩云现如今都在城里生活,父母又去得早,寻常不会回到暖风村来,所以这间屋子,是赵雪莲在打理,当初童鸿远也说好了,这屋子就给赵雪莲。
但谁知道,赵雪莲很快就又再婚了,所以便又带着刚出生不久的童乐言,搬到了现任丈夫那里。
童家四个孩子,现如今也是东一个西一个,并没有聚在一起的机会,也早就没有什么兄弟感情。
但想起自已的三姐,童乐言心中还是有些触动的,到底是自已在这个世界上难得的亲戚,怎么说也是血脉相连。
童乐言的三姐童乐雨,被童鸿远送给了附近一个村子里的人家,比童乐言年长两岁,童乐言琢磨着,什么时候找个时间到那去找找童乐雨,看看三姐现如今过得如何。
怎么说,好的亲戚当然是多一个更好,不过按照原著中的描写来看,童乐雨似乎过得不怎么样。
童家的四个孩子,在原著中的发展路线都是一言难尽的,各有各的奇葩之处。
这个童乐雨,也是个软包子。
虽然被童鸿远送给了别人,但那户人家并不把她当做亲生女儿,当初要她的时候,是生不出孩子,谁知道童乐雨去后,没几年就有了亲生的,童乐雨扔又扔不回来,自然就被当做累赘了。
这么些年长大,导致童乐雨的性格,其实跟原主也是有些相似。
想到这儿,童乐言又觉得眼前矗立着一座大山。
童乐言往里屋走去,里屋房间稍微小一点,但也有个大炕,墙边上是一个衣柜和一个书桌,挺干净的,收拾收拾就能住人。
虽然还没搬到这住,但刚进来这一会儿,看着眼前的房子,童乐言已经在脑海中浮现出了收拾干净后的样子。
这么宽敞的空间,干净又整洁,住起来一定舒服。
想到这里,童乐言便立刻开始打扫起来,循着脑海中的记忆,童乐言很快就在门后面找到了一把扫帚。
先拿鸡毛掸子,将炕上和桌上都清扫了一遍,然后再打扫起地面上的灰尘。
家里虽然不大,但童乐言打扫的很细致,一通扫下来,时间已经四点了,瞅着外头的天色,童乐言立刻收拾收拾,准备回到红星农场。
每天只能这么利用着散落的时间,回来收拾,就这么收拾了两三天,童家已经被童乐言收拾的干干净净,崭新得不得了。
第四天,童乐言拿票子去供销社购置了一些生活日用品,买了搪瓷缸子,搪瓷水壶,还有一些毛巾香皂之类的,拿到暖风村的家里放着。
其实还有很多东西需要买的,就是童乐言一个人只有两只手,拿不了那么多东西,所以只能分批次来买。
谁知道,这一天从供销社走到童家,居然在门口看到了姑姑童彩云。
“姑姑!”童乐言忽然看到童彩云出现在这,自然是只有惊喜和高兴的,赶紧抱着东西走过去,“姑姑,你怎么在这啊?”
童彩云笑道,“傻丫头,当然是来看你了啊,你这个丫头,跑到红星农场来,也不跟姑姑说一声,怕什么?怕姑姑不许你来啊。”
童乐言有些不好意思的笑道,“当然不是,就是这回到这来,时间有些急,一不小心就忘记了跟姑姑说呢。”
童乐言拉了拉童彩云的手撒娇道。
童彩云看他左手右手都拿的东西,赶紧替他拿了点,“走吧,走吧,进去,外头冷,让我看看你把里头收拾的怎么样了,是想搬到这来住吗?”
童乐言一边把东西放到桌上,一边道,“左右家里离农场近,到这儿来住也方便,也不用跟人抢着去澡堂洗澡,上厕所自由一些。”
童彩云点点头说,“我想这也是,咱们老家就在这,不住这儿去住农场的宿舍,一群人挤着一个大通铺,也不方便,男男女女就一个厕所,也累得慌。”
童彩云一边替童乐言收拾着东西,一边聊着天。
童乐言本来就准备这两天找个机会去找三姐,眼下看童彩云也在这,便提起了这茬。
童彩云正在替童乐言铺着炕上的垫子,听到这话,顿了顿说,“我也许久没去看乐雨了,这回你也在,咱们一块去,倒也能做个伴。”
童乐言点点头,俩人收拾的东西差不多了,便都放下来,一起去供销社买了点东西,又往童乐雨他们村子去了。
童乐雨比童乐言大两岁,二十出头就结了婚。
这附近许多人,都是从这个村嫁到那个村,童乐雨也是如此。
想到原主这位三姐,童乐言也有些头疼,原本童乐雨在红星农场,是有工作的,就在纺织分厂。
但嫁给了张大海,生了一个孩子后,马不停蹄又生了第二个,出了月子就怀了,这下可好,一下子就离不开了。
而且张家父母偏心,给小儿子带孩子,却不给这个大儿子带,所以现如今,童乐雨是自已在家带孩子,连那纺织分厂的工作都不要了。
家里倒是有一台缝纫机,结婚的时候买的大件,童乐雨没事就在家踩着缝纫机,当个野裁缝,然后去集市上跟人置换些东西。
日子过得,只能说是没饿着。
童彩云和童乐言走到张家门口,就听到里头传来的骂声,“我去你大爷的,别以为你亲爹升官了老子就不敢削你!你亲爹了不起有什么用,你不还送人了,不还嫁给我了?你亲爹了不起,提携过你吗?嫁到我家,你就给老子认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