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的这个春天,人们的平均工资,不超过500元,像纺织三厂这种,还在平均水平以下,万元户还是有钱人的代名词时,陈立给的够多了。
有人会说,你去国企,居然不打点请客送礼,是不是不真实。但以陈立过去的经历来看,那种方法,却是最低级的方法。
曾经陈立为办成一件事,请客吃饭了五次,烟酒也不少送,但事情却一直没有办成,领导依然打着官腔。后来经高人指点,直接现金开道,结果第二天,事情就办好了。
道理也很简单,领导缺饭局吗?缺名烟名酒吗?都不缺!甚至饭局都成了他们的一种负担。所以,直接一点,反而达到了目的。
至于拉虎皮的陈立的“表叔”“几间门面”“批发服装”这些,谁有闲心去考证呢?后面做好了,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事。刘学志教儿子的原话是:胆大骑龙骑虎,胆小骑个抱鸡母(母鸡的意思)。
不过,有意思的是,陈立被教育的胆子很大,而陈学志自已却一辈子谨小慎微,这算不算言行不一呢?
转天,陈立如约而至。
刘科长这次亲自给陈立泡了一杯茶,看着都快笑烂了的脸,陈立心想“成了”。
不过,还得继续忽悠。
果然,刘科长大倒苦水,说他如何如何,冒着被领导训示的风险,如何用自已天才般的口才,说服领导,圆满的完成任务,一副劳苦功高,功劳大大滴。
陈立则很识趣的继承了于谦的捧哏才能,嘴里念叨着“啊”“哦”“额”“嚯。。”“好家伙”“不能够呀”,面部表情也管理得相当到位。估计刘科长还未听过郭德纲的相声,因此,对陈立提供的情绪价值很是受用。
等刘科长发挥完了,陈立适时的拿出一个鼓鼓囊囊的信封,推给刘科长。刘科长有些疑惑,还没拿货呢,咋先给红包呢?
只听陈立说道:“刘科,这是两千,你先拿着,这次拿货少,到时候我们另算。”
“哦!”刘科恍然大悟,看陈立如此爽快,就喜滋滋的把信封装进抽屉。
“刘科,我家库房现在都塞满了,所以,这次准备先拉500件回去。不过,有件事,还得你帮忙。”
“兄弟你尽管开口,这儿的事,我能办的我都给你办了!”能办的才给办,刘科长果然有原则!
“就是我呢,先交1500块定金,把500件先发走,回到宁县,立马给厂里打过来,你也知道,现在路上不怎么安全,我没敢带太多的现金,所以麻烦你去给财务说一下。你放心,一到家,我立马就给厂里电汇过来!”
为啥开口要500件呢?当然是为了显示实力,如果第一次拿货太少的话,容易引起怀疑,对以后打交道非常不利,但陈立又没这么多钱,怎么办呢?陈立决定为了开窗户,先提议捅房顶。然后由对方提出,开窗户也可以!这样就顺理成章了。
这当然不行,刘科长深知里面的风险,他可不想担这个责任。便苦着脸说道:“兄弟呀,你这种情况吧,我们厂子真没有先例,一向都是先款后货。哥哥我人微言轻,恐怕帮不上忙呀!”
“我们和其他企业合作,都是先打定金,很正常嘛,到家就打款,又不耽误什么事,咱不能通融通融吗?”
刘科长连忙解释“兄弟呀,你是不知道,咱们国企就是这么死板,财务制度就是如此,我也是没办法呀”
陈立装着很着急的样子“刘科,这怎么办呢?兄弟这次就带了这点钱,你得给想想办法呀。”
刘科很为难,小家伙这么爽快利索,倒是不像骗子。要是因为这件事,黄了,不说先前的领导工作白做了,关键是领导那里可是承诺过的,这要是整不好,领导该怀疑他的能力了,那以后的前程,可就大大不妙呀。
想了良久,刘科长才问陈立:“你真的只带了1500?”
“真只带了1500!”
“哎,这样,你先交1500,先拿200件,兄弟,你别嫌少,这是我最大的权限了,不过,这尾款,你得在一个星期交回来,要不哥哥可就麻烦大了!”
陈立做了个纠结的表情,并把这个表情维持了十秒钟,才无奈的说道:“刘科,那就只能这样了,钱的事,你把心放到肚子里,肯定不能给哥哥添堵。”
于是,达到目的陈立,在刘科长的陪同下,去财务交了货款,开了票。还找工人弄了两辆三轮车,帮陈立把货拉到班车站。
分别时,刘科长再次叮嘱陈立,下次一定要带足够的现金过来取货,国企就是这么不近人情!
坐到班车上,陈立才长长舒了口气。
陈立用昨天一天的时间,行程五十公里,跑遍亲戚,以支取16年的信用为代价,终于借到4000大洋。其中大姨300,二姨500,三姨200,四姨1000,大舅1000,二舅1000.感谢姥爷生了这么多儿女,姥爷万岁!陈立心想,以后一定好好孝顺姥姥姥爷!
为什么都是母系这边的亲戚呢?哎,一言难尽,谁叫父系这边不争气呢!
好在这次超出了陈立的预期,本来想着能拿回100件就心满意足了。
做生意真的很累,短短三天时间,陈立已经使用了三十六计之知已知彼,无中生友,瞒天过海,借鸡生蛋,确实搞得心神俱疲。要是再多做几次生意,估计三十六计都不够陈立使了。
等到了宁县,陈立把二大坨衣服,寄放在四姑婆家,她家开了个理发店,理发店后面有一个杂物间,正好用来放他的货。
回到家时,已是满天星斗!
妹妹还在上小学,母亲地里的活每天都干不完,父亲更是一早就出诊,不到天黑就见不到人。所以,陈立从没想过和家里商量这事,就算商量了,也百分百通不过。
陈立有自已做生意的一套方法,也是一个行动派。。
他先让李宏给自已请了一个星期的假,理由让他自已想。然后,把陈学志的二八大杠占为已有。今天就骑着它,带上30件中山装,去赶安隆大集。
农贸市场是整个集市人流最密集的地方,昨天晚上下了一场小雨,导致市场门口湿漉漉的,陈立顾不上这么多,他先在地上铺了块花胶雨布,又在雨布上铺了层家里拿的床单,然后将30件中山装整齐的摆上去。
又把一块红色的长条布拉起来,上面用墨水写着:国企破产,处理呢子中山装。原价150,现价100元。
等他把东西都收拾好,已经有十几个农民伯伯围在他的小摊前,检查他衣服的质量了。
要不怎么说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呢,他们已经看出陈立的货和地摊货之间的差距。这种级别的中山装,农民伯伯只在下乡的干部身上看见过,连村长都没有。
这要是穿上一件,到村里走上一遭。。。。啧啧,不敢想!不敢想!
只是100块的价格,确实感到肉疼,这让他们拿起衣服,着布料,心里盘算着自已多少钱能拿下。
还未算好呢,就被身后的主妇们一把抢过衣服,扔回摊上:‘什么衣服100块,镶金边的吗?太贵了,走走走!”拉起自家老爷们就要挤开人群。
农民伯伯忙使了一个千斤坠,辩解道:“这是呢子的呢,能穿几十年,真正的干部服,可以搞搞价嘛!”那份不舍,溢于言表。
看着为了这个家常年劳累,省吃俭用的丈夫,那一脸祈求的神色,主妇不由得有些心软,便问陈立:“小娃娃,这衣服太贵了,你少点钱,嬢嬢拿一件。”
陈立正抱着膀子一言不发,任由大伙挑三拣四,见有人问价,才惜字如金的回道:“一分不少!”
“真不少?”
“真不少!”
其实,要论砍价,陈立永远不是这些主妇的对手,她们的实践经验,都是在把一分钱掰成二个花的心理下磨炼出来的。
砍价的正常的逻辑是在请求降价之后,买家会罗列出不能降价的理由。而只要有理由就好办了,主妇们会从各个方面,给你找出你的理由不成立的理由。这往往会有几十个回合的拉扯,最后达成交易。这恰恰是陈立不擅长的领域。
所以,陈立决定用自已擅长的领域----策划,策划套路。
主妇听到这么强硬的回答一时不知怎么应对,毕竟没有招数,你怎么拆招。
主妇怀疑这个小娃娃没做过生意,也不是做生意的料。做生意哪有这么强硬的,不是讲究一个和气生财吗?
走吧,舍不得,买吧,又太贵。还不讲价,人们纠结的眉头上皱起深深的沟壑。
一位自持辈分的老伯不由开启说教模式:“小娃娃,生意不是这么做的,你一分不少,我跟你讲,你卖不出去的。”
“这是我爸厂里顶工资的,少了不够工资。”陈立开启装傻模式。
这就对了嘛,大伙一副果然如此的神情。很多厂里效益不好,下岗的很多,就是留在厂里的,也往往发不出工资,拿产品顶工资的事,更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
听说这种衣服都是国家发的,外面根本买不到!如果不是这种情况,这种高端的干部服,会流落到集上卖吗?
就是有人不知道,也有大聪明给他 普及知识:“我就知道是这么回事,这么好的干部装,哪里见过摆地摊上卖的?咱们先别买,等散场了,这娃就该慌了,肯定会降价,卖不出去,他家喝西北风呀。”
众人一听,是这个理,就都散开了。
连着几波人都是如此。时间就这样悄悄过去,陈立还没卖出去一件衣服。
看火候差不多了,陈立拿出一张白纸,用钢笔在上面涂了个90元,然后将白纸贴在100元上。
有远处观察的人高兴地对旁边说道:“怎么样,我说憋不住吧,看看,自已降了。”
陈立还是没开张。
又过了一段时间,陈立把90换成了80.
没人搭理。
然后70
还是没人过来。
眼看人流慢慢开始向场口流淌,这是开始散集了,大家也准备回家。
陈立见时机差不多了,就开始慢慢收拾小摊,意思是准备打道回府。
终于有人过来问陈立:“小娃娃,这就收摊了?”
陈立一脸挫折:“是呀,不卖了,卖不出去,”
“这不是还早嘛,再等会,肯定有人买!”
“我爸给我说的,卖不出去就拿回家,还给厂里.”
来人终于急了,看得出他对这件衣服很渴望,衣服已经从100块已经降到70块了,也没有多少降价空间了吧,错过了这次机会,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遇到。
不就是70块嘛,咬咬牙,就可以和村干部平起平坐了,哦,不,村干部也没这么好的衣服。
“看你这小娃娃也不容易,叔给你开个张,来,给叔拿一件。”
接过钱,陈立笑了。第一件卖出去了,第二件还远吗?
这次交易就像一个信号。让观望的人开始心动的信号。总会有人经不起情绪价值的诱惑,来到陈立的摊位前,并给予自已一个买它的理由:毕竟都降了30块了,还能怎么降呢?都降到头了!
第二件。。。第三件。。。每卖出去一件,摊上的衣服就少一件,而衣服越少,卖的越快。。。
这是商业规律。
只用了半个小时,陈立带的30件中山装就被一抢而空。让周围的小摊老板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