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裹挟着银杏叶掠过林婉清医疗研究中心的穹顶玻璃,吴思思站在实验室中央,眉头紧锁地盯着培养皿中不再活跃的智能细胞。最新一期《自然医学》杂志就摊开在操作台上,一篇署名为国际顶尖科研团队的论文,几乎与她正在攻坚的"细胞自主修复2.0"项目如出一辙。
"林教授,他们的实验数据......"助手小张举着对比报告的手微微发抖,"不仅原理相同,连对照组的参数都高度重合。"
冷光灯在天花板上嗡嗡作响,吴思思摘下护目镜,指尖划过论文上陌生的署名——为首的正是德国生物工程权威汉斯·施密特。三个月前,她婉拒了对方抛出的合作橄榄枝,难道从那时起就埋下了隐患?
手机突然震动,是李佳航的视频通话。画面里,丈夫正在会议室主持紧急会议,领带歪斜却眼神锐利:"思思,我刚收到消息,施密特团队准备申请全球专利。"他将平板电脑转向镜头,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专利申报进度,"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深夜的书房,月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切割出银灰色的条纹。吴思思抱着女儿的太空兔玩偶,在草稿纸上反复推演实验漏洞。小念安不知何时穿着恐龙睡衣赤脚走来,奶声奶气地问:"妈妈又在和坏数据打架吗?"
"算是吧。"吴思思将女儿抱上膝头,突然注意到玩偶肚子上的魔术贴——那是念安为了模拟医疗舱的开合装置亲手缝的。灵感如闪电划过脑海,她猛地放下孩子:"我知道了!可以用仿生磁性接口替代传统焊接技术!"
连续三天,实验室的灯光彻夜未熄。李佳航每天带着营养餐和换洗衣物出现,默默替她整理散落满地的草稿纸。当吴思思第37次调整参数时,他突然按住她颤抖的手:"去睡两小时,这里我盯着。"
"你不懂这些......"
"但我懂你。"李佳航摘下她的护目镜,指腹轻轻擦去她眼下的乌青,"当年那个在图书馆晕倒的姑娘,现在学会照顾自己,才是对科研最大的负责。"
转机出现在第五天清晨。当培养皿中的智能细胞在仿生接口的作用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修复受损组织时,整个实验室爆发出欢呼。吴思思颤抖着拨通国际专利局的电话,却得知施密特团队提前三小时完成了申报。
"别慌。"李佳航将她圈在怀里,手机屏幕亮起新邮件,"我让周教授联系了二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联名背书,证明你的原始研究时间更早。而且......"他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施密特团队的实验数据,恐怕经不起实地验证。"
国际学术峰会现场,当吴思思带着实时实验影像走上讲台时,施密特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显微镜下,李氏团队的智能细胞正有条不紊地修复动物模型的心脏损伤,而大屏幕上同步播放着对方实验室无法复现数据的尴尬画面。
"科学不是名利场。"吴思思摘下话筒,目光扫过台下噤声的学者,"真正的突破,来自对生命的敬畏,而非数据造假的投机。"她的声音在空旷的会场回荡,后排突然传来稚嫩的欢呼——小念安举着"妈妈最棒"的手绘牌,被高高抱起的李佳航稳稳托住。
散场时,施密特灰溜溜地避开人群,却被小念安拦住去路。六岁的女孩仰着小脸,认真地说:"老爷爷,撒谎的人不能当科学家哦。"这句话让周围记者忍俊不禁,也让这场学术界的风波,以最童真的方式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