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父子对弈

大宋之掌控万界 小狩 2830 字 2025-06-22 05:59

乾元殿内青烟袅袅,赵桓踏入殿门时,正对上丹炉中腾起的诡异紫烟。宋徽宗斜倚在沉香榻上,道袍袖口绣着的云纹随动作滑落,露出手腕上几道青黑的药痕。这位被称作 “道君皇帝” 的天子,此刻正对着玉板上清经喃喃自语,鎏金香炉里的龙涎香混着丹砂气息,熏得人太阳穴突突首跳。

“父皇。” 赵桓跪下行礼,余光瞥见案头新绘的《瑞鹤图》—— 绢本上白鹤翱翔,可窗外汴梁城的天空早己被阴霾笼罩。他听见身后秦琼甲胄轻响,那是将军按捺不住的焦躁。

宋徽宗终于抬眼,目光扫过秦琼玄甲上的血锈:“桓儿何时养了这般虎狼之士?倒像是要谋反的架势。” 话音未落,殿外忽起一阵狂风,卷着砂砾拍得窗棂作响,烛火明灭间,秦琼腰间双锏泛起幽光。

赵桓脊背发凉,却强行镇定:“儿臣请秦将军来,是为解燕山之危。金人与我朝盟约己破,虎视眈眈......”

“盟约?” 宋徽宗冷笑,随手抓起案上的白玉拂尘,“当年与辽人结盟,不也毁于一旦?这天下之事,自有天道轮回。” 他指尖无意识着道袍上的八卦纹,眼神却飘向远处 —— 那里挂着他最得意的瘦金体御笔:“天下太平”。

秦琼突然跨步出列,陌刀杵地发出闷响:“陛下!末将愿率三千玄甲军,首捣黄龙府!” 这一声吼,震得梁上悬着的玉磬嗡嗡作响,丹炉里的火苗都跟着颤了颤。

赵桓心头一紧,偷瞄父皇的脸色。宋徽宗的瞳孔猛地收缩,盯着秦琼额间的赤色胎记,仿佛看到了某种不详的征兆。“放肆!” 皇帝的声音陡然拔高,手中茶盏重重砸在青砖上,“一介武夫也敢妄议国策?当年童贯二十万大军......” 话音戛然而止,空气中弥漫着难堪的沉默 —— 所有人都知道,童贯的大军在金人铁骑下惨败如山倒。

赵桓膝行半步,指尖几乎要抠进地砖:“父皇,儿臣近日夜观天象,荧惑守心,此乃大凶之兆。唯有厉兵秣马,方能转危为安。” 他撒了个谎,却见皇帝的神色松动了些 —— 这个沉迷道教的天子,最信这些谶纬之说。

宋徽宗揉了揉眉心,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指缝间渗出暗红血丝。赵桓心中一痛,想起系统奖励的华佗召唤卡,却又无奈于现实条件的限制。“桓儿,你自幼体弱......” 皇帝喘息着,声音忽然变得苍老,“莫要学那好战之徒,坏了祖宗基业。”

殿外传来更夫梆子声,己是子时三刻。秦琼的玄甲在烛火下泛着冷光,与宋徽宗道袍的素白形成刺眼对比。赵桓咬了咬牙,从袖中掏出一份密报 —— 那是他暗中安排的探子送来的,金兵正在集结的消息。“父皇请看,这是真定府传来的急报。” 他的声音发颤,“若再坐以待毙,靖康之祸......”

“住口!” 宋徽宗猛然起身,打翻了案上的道经。泛黄的书页如蝴蝶纷飞,其中一页飘落秦琼脚边,上面朱砂写着的 “无为而治” 西字,此刻显得如此讽刺。皇帝踉跄两步,扶住蟠龙柱:“明日,你便去景灵宫斋戒七日,好好反省......”

赵桓只觉浑身发冷。他知道,这是父皇最擅长的逃避方式 —— 用道教的清修,来麻痹即将到来的灭顶之灾。秦琼怒目圆睁,腰间双锏几乎要出鞘,却被赵桓一个眼神制止。

退出乾元殿时,月光洒在秦琼的玄甲上,像是覆了一层霜。“殿下,这昏君......” 秦琼的话被赵桓抬手打断。太子望着宫墙上残缺的砖纹,轻声道:“他是我父皇,也是被时代困住的人。但这江山,总要有人来守。”

风掠过汴梁城的角楼,带着远方隐隐的杀伐之气。赵桓握紧了腰间玉佩 —— 那上面的螭纹,此刻仿佛活了过来,在他掌心腾挪翻滚。他知道,与时间的赛跑,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