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飘着细雨的午后,小星和雨桐撑着伞走在放学路上。路过一条小巷时,断断续续的“喵喵”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拨开墙角杂乱的纸箱,三只浑身湿透、瑟瑟发抖的小猫出现在眼前,最小的那只右爪还在渗血。
“它们好可怜……”雨桐蹲下身,声音里带着哽咽。小星立刻脱下外套,小心翼翼地把小猫裹起来:“别怕,我们带你回家。”
回到家,苏璃己经戴着橡胶手套在门口等候。“先放到浴室,我准备了温水和毛巾。”她一边说一边检查小猫的伤口,“伤口不深,处理一下就好。小星,去把医药箱拿来。”
小星飞奔着取来医药箱,星辰则在一旁搭起临时猫窝。“这个纸箱铺上旧毛衣,再垫个暖水袋。”星辰边说边示范,小猫们蜷缩进去,很快发出了满足的呼噜声。
“我们不能只救这几只。”小星看着窗外,雨水打在玻璃上蜿蜒成流,“云城肯定还有很多流浪动物在受苦。”雨桐点头赞同:“我们可以在社区发起救助活动!”
第二天,小星和雨桐在社区公告栏贴满了手绘海报。画面上,戴着世界树项圈的小猫小狗在彩虹下玩耍,配文写着“给流浪的它们一个家”。然而,回应却寥寥无几。
“大家是不是觉得太麻烦了?”雨桐有些气馁。小星挠挠头,突然眼睛一亮:“有了!我们先做个‘流浪动物救助角’,让大家看到成果!”
他们把社区废弃的自行车棚改造成临时救助站。小星用世界树的力量加固棚顶,雨桐带着同学们收集旧衣物和纸箱。星辰帮忙安装了简易的喂食器和饮水槽,苏璃则制作了驱虫药和消毒水。
一周后,救助角迎来了第一位“客人”——一只瘸腿的老狗。小星蹲在地上,掌心的金光笼罩着老狗的伤腿:“很快就不疼了哦。”神奇的是,原本溃烂的伤口开始愈合,老狗亲昵地舔了舔小星的手背。
这一幕被路过的张奶奶看到,她红了眼眶:“我家里还有些狗粮,一会儿给你们送来。”渐渐地,越来越多居民加入。有人送来旧碗,有人帮忙打扫,还有人主动当起“志愿者”。
三个月后,救助角焕然一新。彩色的涂鸦覆盖了斑驳的墙壁,画着戴着蝴蝶结的小猫和戴着帽子的小狗。小星和雨桐给每只动物都做了档案卡,记录它们的名字、健康状况和性格特点。
“快看!小白和小花在玩毛线球!”李悦指着角落里两只追逐嬉戏的小猫。小星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现在我们不仅能照顾它们,还能帮它们找到新家。”
社区广场上,一场特殊的“领养会”正在举行。小星举着喇叭喊道:“这只橘猫叫太阳,特别喜欢晒太阳!那只黑白猫叫云朵,会用爪子拍蝴蝶……”居民们围着小猫小狗,不时传来阵阵笑声。
当最后一只小狗被一对老夫妻领走时,雨桐轻轻拉了拉小星的衣角:“你看,它们终于不用再流浪了。”小星望着天边的晚霞,坚定地说:“这只是开始,我们要让云城的每一只流浪动物,都能感受到爱与温暖。”
晚风拂过救助角的风铃,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是小动物们在欢快地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