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2025年2月22号,学习科目一的第二天

2月22日,晨光透过窗帘的缝隙,轻柔地洒在刘章的脸上,唤醒了他对新一天的期待。然而,当他想起今天要继续学习科目一,心中不禁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昨天初次接触科目一的题目,那密密麻麻的文字和令人困惑的选项,己经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今天,这场“战斗”仍要继续。

刘章拖着略显沉重的步伐来到书桌前,打开手机上的驾考刷题APP。映入眼帘的,是那仿佛没有尽头的题库,成千上万道题目整齐排列,像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等待他去攀登。他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紧张与不安,点击开始刷题。

第一道题便给了他一个下马威。题目是关于交通标志的含义,配图中的标志形状奇特,线条复杂,刘章盯着图片看了许久,脑海中却一片空白。他努力回忆昨天学习的内容,试图从记忆的角落里找出与之相关的知识点,但那些知识就像调皮的孩子,躲躲藏藏,不肯轻易出现。无奈之下,他只能胡乱选择了一个答案,结果显示错误。看到正确答案和解析时,刘章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标志代表的是禁止长时停车,而自己把它和禁止停车的标志混淆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的题目,更是让他应接不暇。

交通法规的题目晦涩难懂,各种数字、条款交织在一起,让人头晕目眩。比如,关于驾驶证扣分的规定,不同的违法行为对应不同的扣分分值,1分、2分、3分、6分、12分,各种情况错综复杂。刘章一边刷题,一边在本子上记录着重点,但即便如此,遇到相似的题目时,他还是常常犯错。有一道题问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罚,刘章记得是要扣分和罚款,却没记清楚具体的扣分分值和罚款金额,又一次答错了。

在做关于交通事故处理的题目时,刘章更是感到头疼。题目中给出各种不同的事故场景,需要判断责任划分和处理方式。有的场景涉及多辆车,有的涉及行人,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最终的答案。刘章反复阅读题目,试图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但那些文字仿佛变成了乱麻,越理越乱。他开始怀疑自己的理解能力,难道真的就这么难吗?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刘章己经刷了将近一百道题,可正确率却低得可怜,只有不到60%。看着这个数字,他的心情愈发沉重。他想起身边的朋友,听说他们学习科目一都很轻松,有的甚至只刷了几遍题就顺利通过了考试。而自己,却在这些题目面前举步维艰,难道自己真的比别人笨吗?刘章的内心充满了挫败感,他放下手机,靠在椅子上,眼神空洞地望着天花板。

窗外的阳光依旧明媚,鸟儿在树枝上欢快地歌唱,可刘章却无心欣赏这美好的景色。他回想起报名学车时的决心和期待,那时的他满心以为科目一只是一个简单的开始,只要稍微花点时间就能轻松应对。没想到现实却如此残酷,这些题目就像一道道难以跨越的鸿沟,横亘在他通往驾考的道路上。

刘章不甘心就这样放弃。他重新振作精神,决定改变学习方法。他不再盲目地刷题,而是开始系统地学习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他拿出科目一的教材,一页一页仔细研读,遇到不懂的地方,就上网搜索相关的解释和案例。他还加入了一些驾考学习群,向群里的前辈们请教学习经验。在群里,他发现原来有很多人和他一样,在学习科目一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大家互相交流心得,分享学习技巧,这让刘章感到不再孤单,也重新燃起了信心。

在学习交通标志时,刘章不再死记硬背,而是通过联想和对比的方法来记忆。他把相似的标志放在一起,找出它们的区别,然后编成口诀。比如,“红圈白底红斜杠,禁止车辆临时或长时停放;红圈白底,禁止车辆长时停放”,这样一来,记忆就变得轻松了许多。对于交通法规的数字条款,他制作了表格,将不同的违法行为、扣分分值和处罚措施一一对应,方便随时查看和记忆。

经过一番努力,刘章再次打开刷题APP。这一次,他明显感觉题目不再像之前那么陌生和可怕。虽然还是会遇到一些难题,但他己经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随着刷题的深入,他的正确率逐渐提高,从60%慢慢上升到70%、80%。看到自己的进步,刘章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然而,刘章意识到,仅仅掌握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和心理素质。

于是,他开始进行模拟考试的专项训练。每天都会进行几次全真模拟考试,严格按照考试的时间和要求来答题。在模拟考试的过程中,他不断调整自己的答题节奏,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对于容易的题目,快速作答;对于难题,先标记跳过,等完成所有题目后再回头思考。同时,他也通过深呼吸、自我暗示等方法来缓解考试压力,让自己在答题时保持冷静和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