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阿牛曾做过的工作15

我是牛博士 今年四十岁 2922 字 2025-06-09 11:29

初秋的阳光斜斜地洒在4S店锃亮的玻璃幕墙上,小妹隔着落地窗望着展厅里那辆银灰色的商务车,车身漆面在阳光下流转着温润的光泽,却让她想起城中村狭窄巷道里,小弟骑着锈迹斑斑的电动车载着服务器配件东奔西走的模样。销售顾问热情地拉开展厅大门,冷气裹挟着皮革与檀香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款限量版商务车配备智能驾驶系统,后座支持三屏联动办公......"销售经理手持激光笔,红色光点在车身上游走,"特别适合两位这样的科技新贵。"着方向盘上的真皮缝线,触感细腻得像他们游戏里精心打磨的3D模型,可他的思绪却飘回了创业初期——为了省下打车钱,他们曾在暴雨中推着抛锚的二手自行车,裤脚沾满泥泞却还在讨论游戏剧情。

提车那天,小妹特意选了个工作日的清晨。当新车缓缓驶出4S店,车载音响自动播放起《章语管》的主题曲,熟悉的旋律让她眼眶发热。后视镜里,销售团队整齐列队挥手送别,而记忆深处,同样的晨光里,他们也曾背着沉甸甸的电脑包,在地铁早高峰的人潮中挤得喘不过气。

车子驶进工作室园区时,引起了不小的骚动。程序员们举着手机围过来拍照,美术组的姑娘们尖叫着要坐新车兜风。阿牛戴着沾满机油的手套走来,指尖在车身上轻轻敲了敲:"德国进口钢材,防撞系数应该不错。"他转身从工具包里摸出个小物件——用废弃电路板拼贴的车挂,上面用锡线焊着游戏角色的剪影。

新车很快成了团队的移动工作室。小妹在后排布置了可升降的数位屏,小弟调试着车载服务器,确保随时随地能接入游戏后台。某次去外地参加行业峰会,他们在三个小时的车程里完成了新游戏的美术风格定稿。当夕阳将车内的智能氛围灯染成琥珀色,小妹望着窗外飞驰的风景,突然觉得那些蜷缩在出租车后座修改代码的日子,都化作了此刻流畅的工作节奏。

然而真正让这辆车焕发意义的,是它承载的温暖。每逢节假日,小妹会开着车去接工作室的实习生们回家,后备箱里塞满他们带给父母的特产;小弟则经常用这辆车充当临时救护车,深夜送突发疾病的员工去医院。有次暴雨导致城市内涝,他们开着涉水性能优越的商务车,往返十几次将被困在城中村的老邻居们接到安全地带。

车子的后座还见证了无数灵感的诞生。阿牛常带着工厂的技术骨干们在车上讨论智能生产线的改造方案,金属零件与真皮座椅碰撞出奇妙的思维火花;程序员们会在长途旅行时,突发奇想地用语音备忘录记录新游戏创意。有次去山区考察公益项目,颠簸的山路上,小妹在车载电脑上完成了儿童编程游戏的核心框架设计。

随着事业版图的扩张,他们陆续添置了不同用途的车辆:用于运输游戏周边的厢式货车、装载精密设备的恒温车,甚至为公益项目购置了移动科普教室。但那辆银灰色商务车始终是团队的"灵魂战车",车身上渐渐多了些特殊的印记——孩子们贴的卡通贴纸、程序员随手画的涂鸦,还有阿牛用螺丝固定的机械勋章。

某个冬夜,小妹独自开车行驶在高架桥上。城市的霓虹在车窗上晕染成流动的光河,车载电台突然播放起老歌,旋律勾起创业初期的回忆。她下意识抚摸着方向盘上的磨损痕迹——那是小弟无数次激烈讨论时留下的指痕。手机在这时震动,家族群里堂弟新买的限量版跑车正在超跑俱乐部炫耀,而她的屏幕亮起的是工作室群消息:"新游戏测试通过,明早庆功!"

第二天清晨,当商务车再次驶入园区,后备箱里装满了连夜烤制的蛋糕。小弟打开车门,阳光倾泻而入,照亮车内悬挂的电路板车挂,也照亮了每个人眼角的笑意。小望着这辆见证他们从籍籍无名到行业瞩目的座驾,突然明白:真正赋予这些冰冷金属温度的,从来不是价格与配置,而是那些在车轮上追逐梦想的炽热时光。